身著白袍、頭戴高帽,身體不停的旋轉再旋轉,土耳其蘇菲教派的旋轉舞,是一種獨特的宗教祈禱儀式,藉由不斷的旋轉來達到天人合一的冥想境界。

 

 

 

 

 

幽暗的燈光,規律的吟唱,不斷旋轉的人體,數度將觀眾帶入意識迷矇的半催眠狀況,據說大師級的資深信徒,可以連續旋轉數個小時而不休息。

 

 

 

 

 

蘇菲教派(Sufism)是伊斯蘭教的分支之一,由梅夫拉納(Mevlana)創立於13世紀,教徒的生活低調而嚴謹,於是逐漸成為一支帶有神秘色彩的教派。

 

 

 

 

 

創始人梅夫拉納依據宇宙旋轉理論創出迴旋定律(Order of Whirling Dervishes),並認為透過欣喜若狂的迴旋,舞者精神可和神靈結合,此為旋轉舞。

 

 

 

 

 

旋轉的僧者頭上高帽代表墓碑,白衣代表純淨的身軀,右掌朝上接收宇宙能源,左掌朝下將能源回歸大地,逆時鐘方向不停旋轉,意味運轉不息的行星。

 

 

 

 

 

         

旋轉舞本身是一種宗教儀式,為了滿足遊客的好奇心,便開始在土耳其的傳統秀場出現,但觀眾看到的旋轉舞,卻只是蘇菲教派中的微末一角而已。

 

 

 

 

 

旋轉舞看久了真的會讓人進入精神恍惚的狀態,不過對Tony這個理智派而言,看到頭昏眼花想要捉兔子的狀態比較濃烈啊

 

 

 

 

 

秀場的旋轉舞依舊帶著濃濃宗教氛圍,導遊請大家看完之後不要鼓掌,這道理就和Tony看和尚唸經或是看乩童儀式,看完之後也不會鼓掌是一樣的道理啦

 

 

 

 

 

土耳其團離開卡帕多奇亞之後,一路向西行來到孔亞(Konya)地區稍做停留,這地方和前一晚看的旋轉舞大有關聯,因為旋轉舞就是起源於孔亞

 

 

 

 

 

梅夫拉納孔亞為宗教中心向外宣傳蘇菲教義,孔亞也因而舉世聞名。梅夫拉納死後就葬在這座清真寺裡,錐形的圓頂覆蓋著碧綠的彩陶。

 

 

 

 

 

         

看到這一大根長得像綠色鉛筆頭的屋頂,就知道這裡是孔亞了,雖然Tony說它像鉛筆頭好像對梅夫拉納有點不敬,不過它卻已成為孔亞的像徵地標之一

 

 

 

 

 

         

梅夫拉納的陵寢經過裝飾後,現在已成為梅夫拉納博物館(Mevlana Tekke/Mevlana),對外開放民眾參觀,每年吸引無數歐美遊客前來。

 

 

 

 

 

博物館外的淨身亭,是早期教徒們進清真寺之前的清洗淨身之處,華麗的雕琢與裝飾,可看出蘇菲教派在此地的盛況。

 

 

 

 

 

每年的十二月左右,孔亞會舉辦旋轉舞節,盛大進行旋轉舞的宗教儀式,每每吸引大批觀光客的湧入,當然梅夫拉納博物館也就成為訪客必到之地。

 

 

 

 

 

梅夫拉納博物館的入口大門,由大理石舖成。門口的竹籃,放置讓參觀者套在鞋子外面的塑膠鞋套。

 

 

 

 

 

博物館由清真寺所改建,內部地面舖滿地毯,遊客進入館內,需先套上塑膠鞋套,除了保持乾淨,也有淨身尊重之意。

 

 

 

 

 

館內陳列梅夫拉納生前的用品、蘇菲教派身份地位代表的大小空棺、可蘭經手抄本,以及傳說中裝有先知穆罕默德鬍子的寶盒,不過內部禁止攝影。

 

 

 

 

 

             

因為梅夫拉納博物館內部禁止攝影,所以Tony對孔亞的介紹就在此打住了,有興趣進一步認識蘇菲教派的朋友,可以親自來一趟孔亞

 

 

 


 

 

土耳其團離開卡帕多奇亞前往孔亞的途中,曾在蘇丹哈尼(Sultanhanı)小鎮停留片刻,這當然就是為了讓Tony這群人下車尿尿啦

 

 

 

 

 

蘇丹哈尼小鎮就是長這樣子,中間的方形建築是一間古代驛站遺址,Tony既然來了當然就不能錯過參觀驛站,不過得先去路邊的商家放水才行

 

 

 

 

 

         

上完廁所出來就遇到這位純真的小鎮男孩,男孩對一群亞洲臉孔很好奇,即使不會說英文也硬要和Tony雞同鴨講的盧上老半天啊

 

 

 

 

 

時間有限,得快點去參觀這座蘇丹漢驛站(Sultanhan caravansary),驛站建於1229年,巨大的城牆為當時往來的貿易提供一個安全的棲身住所。

 

 

 

 

 

        

土耳其這片大地在12世紀正是塞爾柱帝國時期,驛站的狂野外觀,造型簡樸卻充滿霸氣,有著實質的防禦功能,充份表現古代塞爾柱民族的豪邁性格。

 

 

 

 

 

 

外形遠看狂野霸氣,近看卻又顯現出塞爾柱民族的精細藝術,蘇丹漢驛站被譽為安納托利亞塞爾柱建築的最佳範例之一。

 

 

 

 

 

這麼霸氣的建築體,Tony當然要趕快和它合照一下。已經上完廁所的團友快來插花拍照,還在排隊等廁所的團友一定要忍住蛤

 

 

 

 

 

         

這是驛站的唯一出入口,高13公尺的入口曾經有一道厚重的大門隔絕野獸和盜匪的侵擾,現在只剩下兩片薄薄的鐵門管控著遊客的出入。

 

 

 

 

 

全員上完廁所之後在驛站內集合,準備算人頭買門票。

 

 

 

 

 

為了省去一來一往的翻譯時間,這處景點就由領隊小玫來做簡單的介紹。

 

 

 

 

 

蘇丹漢驛站中庭的空地上有一座四方形的建築,這是非常罕見的方形清真寺,讓虔誠的伊斯蘭教信徒隨時入內對著聖地方向朝拜。

 

 

 

 

 

商旅帶來的牲畜就圍著方形清真寺四周停放。

 

 

 

 

 

        

歷經將近八百年的石頭清真寺,雖有殘破但結構依然保存完整,右邊一大塊色澤較新的泥磚,是後人將之修補復原的痕跡。

 

 

 

 

 

         

方形清真寺的後面有兩道石階可上去裡面,但Tony為了搶時間拍照而忘了爬進去看看方形清真寺的內部構造,事後想想還真覺得有些遺撼啊

 

 

 

 

 

驛站右側的開放式長廊,是空氣流通的蔭涼場所,在高溫乾燥的夏夜裡,可供商旅渡過炎熱的漫漫長夜。

 

 

 

 

 

層層拱頂堆疊美麗長廊,數百年前曾是商旅過客擁擠成群而且臭氣衝天的棲身之地,一想到這裡,Tony好像就聞到了臭腳丫的味道了啊

 

 

 

 

 

低矮的門洞內是室內休息場所,在寒冬提供入住商旅一個遮風避寒的溫暖角落,不過這種小格局的房間是價錢昂貴的隔間房。

 

 

 

 

 

再往後走另有大廳,走進門內則是價格較便宜的大房間。

 

 

 

 

 

大房間是開放的空間,Tony所站的位置,幾百年前有一堆商旅點著蠟燭擠在這裡睡覺,一想到這裡,不舒服的體臭和香港腳霉味又飄過來了啊

 

 

 

 

 

         

大房間呈密閉空間,陰暗潮溼令人不適,唯一的光線來源是挑高天頂的取光洞口,這裡不宜久留,Tony趕緊拍幾張照片就離開了

 

 

 

 

 

         

 

離去前竟然巧遇另一個台灣團(就素在第一篇那個走錯團的同胞啦),原來他們也是來這裡上廁所順便參觀的啊,Tony把握機會和他們合影

 

 

 

 

 

蘇丹漢古驛站雖然是安納托利亞地區的一個中途休息站,不過因為完整保存了近八百年的歷史風華,此地已漸漸成為觀光客必訪的知名景點。

 

 

 

 

 

 

 

 

arrow
arrow

    東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