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的名水,滋養出簡單卻不平凡的湯豆腐(ゆどうふ),這幾乎已成為京料理的代名詞,「沒吃過湯豆腐就不算真的來過京都」這句話幾乎是旅人的共識。

湯豆腐已成為餐廳的招牌料理;豆腐曾是貴族階級才能食用的高貴食物,這塊方正乳白的食材,承載著戲劇性的京都歷史,也成為京都料理界的寵兒之一。

 

 

 

 

 

鎌倉時代(1185-1333年)前往宋朝取經的僧侶,學了豆腐製法回來並用在寺院齋菜裡,很快便成為經常來往下榻寺院的貴族武士階級喜愛。

室町時代(1336年–1573年)豆腐走出寺門成為百姓的食物,但也只是年節偶爾品嚐的慶典料理;一直到江戶時代,在官方倡導之下,豆腐才曾及於民間。

18世紀江戶中期日本出現《豆腐百珍》的系列書籍,介紹278道的豆腐料理,傳說現代的日本豆腐名店,都會以《豆腐百珍》為範本書籍來研發豆腐料理。

 

 

 

 

 

江戶時期南禪寺廟口聚集許多湯豆腐餐廳,使得此地以湯豆腐聞名,這裡的湯豆腐也有了「南禪寺豆腐」之稱。其中以擁有350年歷史的「奧丹」最有名氣。

據說南禪寺的湯豆腐之所以成名,全是因為奧丹的湯豆腐出名。另外還有一家「南禪寺順正」,也是當地知名的湯豆腐名店之一。

 

 

 

 

 

南禪寺順正就在南禪寺的西邊,徒步5分鐘就到大門口了。為何Tony不選擇奧丹湯豆腐呢?主要還是因為奧丹的價位偏高,順正的價位較親民啊

(要說服台灣人吃一套近一千台幣的豆腐餐,一時之間真的粉難達成啊)

 

 

 

 

 

因為行前就知道南禪寺順正的生意很好,所以Tony早早就帶著團友們趕來順正門口排隊,才上午11:00,門口已經一堆遊客在等待入場了啊

 

 

 

 

 

面對順正大門的左側土產店門口,有一本用餐候位登記的本子,Tony趕緊去登記自的名字,然後在現場等待招待員叫名字,接著會有專人帶領進入餐廳

 

 

 

 

 

等候叫號的期間,可以先在旁邊的順正土產店研究一下湯豆腐料理的菜單。

 

 

 

 

 

湯豆腐料理的「月」比「花」多了幾道小菜,價位也多了一千多日圓,由於團員們都只想體驗湯豆腐料理,所以3090日圓的「花」就成為大家的首選。

 

 

 

 

 

另外這一組要自己DIY製作豆腐塊和豆腐皮的套餐則便宜許多,想要體驗自己製作豆腐皮的遊客,可以點選這兩套料理,但過程可能會花一些時間。

 

 

 

 

 

食量大且無預算上限的人,可考慮這幾組湯豆腐會席料理套餐,Tony曾經有想過,如果自已前來的話,可能會很失控的點一套「雲水」來享受一下了

 

 

 

 

 

菜單也研究四遍了,土產店也逛完三圈了,沒想到這一等就等了一個多小時才輪到Tony這一組人進場,到底生意是有多好啊

 

 

 

 

 

南禪寺順正的店址,於1839年(天保10年)時是新宮凉庭開設的私塾「順正書院」,作為醫學學問所的講座之處。

 

 

 

 

 

當時不僅有醫學講座,還經常有諸侯、文人墨客聚集於此交流思想,當時充滿書香氣息的書院建築尚保存良好,於是順正書院就被登記為有形文化財。

 

 

 

 

 

順正書院如今完整保存在南禪寺順正的庭院之內,Tony當時也只敢站在庭園裡眺望順正書院的內部,完全不敢造次亂闖,因為實在不知道有沒有開放參觀啊

 

 

 

 

 

不過中途有看到兩位氣質的中年貴婦,脫了鞋子走進順正書院裡且久久沒有出來,Tony當時就覺得她們應該是什麼重要的特殊人物吧

 

 

 

 

 

後來從南禪寺順正官網的照片得知,原來順正書院裡頭有規劃成為京都宴席的客房使用,只是席次不多,且收費應該也不便宜。

(所以偶棉還素認份的吃吃簡單實惠的一般料理就好啦)

 

 

 

 

 

在偌大的日式庭園裡、在花草林間,另有兩間大型的用餐空間,只是慕名而來的遊客不少,用餐時間大約1小時,所以大門口等待的人潮總是那麼多。

 

 

 

 

 

丹後屋‧草庵是Tony一行八人的用餐空間,和式空間裡掛滿大大小小的古早日式招牌,大部份都是早期藥材、藥丸的扛棒、令人大開眼界且相機拍不停啊

 

 

 

 

 

 

明明店內還有其他座椅席,但Tony一行被分配到的是榻榻米的盤腿座席,全程都在喬姿勢,坐也不是,蹲也不是,這一頓中餐吃得可真辛苦啊

 

 

 

 

 

湯豆腐是以昆布浸泡了三、四小時為湯底,倒入不易冷卻的陶質砂鍋中,開火煮熱至約60度,再將洗淨的豆腐放入砂鍋中悶煮。

 

 

 

 

 

四人一桌,共同一個砂鍋煮豆腐,每人另有一套「花」料理的組合菜色……只是實際上桌的配菜,看起來還是沒有菜單照片呈現出來的動人可口。

(所以說,照片擺拍粉重要啦)

 

 

 

 

 

 

「燉煮」結合了海鮮時蔬的食材;「京漬物」來自京都生產的蔬菜所醃漬而成。這些配菜或副食,在懷食料理系統裡稱之為「進肴」(すすめざかな)。

 

 

 

 

 

將進肴拿來搭配上這碗飄著淡淡黃豆香的腐皮炊飯,豆香、菜香、鮮甜海味融合成一碗飽滿美味的京都飲食文化。

 

 

 

 

 

薄薄麵衣的野菜天婦羅,一樣是營養可口的配飯美食。

 

 

 

 

 

這不是杏仁布丁之類的甜食,這是一塊涼豆腐,淡而無味的冷豆腐入口溢出豆香,抹點哇沙米再沾點日式醬油,讓遊客體會日式的樸實美味。

(偶不會形容一塊涼拌豆腐有什麼味道啊,輪家真的不適合寫食記啊)

 

 

 

 

 

這一杯是豆漿,一入口就喝得到黄豆原汁的濃純香,讓平時就常喝無糖豆漿的Tony覺得驚豔無比,但可惜只有一小杯,實在覺得不過癮啊

 

 

 

 

 

據說六百年前,日本鄉村有一種在稻田中的戲劇樂曲,劇中角色「田樂法師」踩著高蹺,小心翼翼地平衡著跳舞,這「田裡的樂曲」就是田樂的由來。

將食物切成適口大小,表面塗上一層薄薄味噌,以竹籤串起來炭烤,讓人聯想到「田樂法師」的舞姿,這種日本古老的料理方式 稱為「田樂」(でんがく)。

(以上素日本百科寫的內容,其他請自已發揮想像力吧)

 

 

 

 

 

田樂於1600年代開始在日本的茶室、驛站普遍起來。但放涼的田樂,入口就只是帶有微甜味噌香的烤豆腐,味蕾很遲鈍的Tony其實沒有留下特別的印象啊

(還素台灣夜市那熱呼呼又香氣十足的串烤比較帶味啦)

 

 

 

 

 

掀鍋了~服務生來提醒大家可以食用湯豆腐了,據說湯豆腐不能大火久滾,否則豆腐本身會生出小孔,破壞綿密的口感。

 

 

 

 

 

一人一套的湯豆腐料理,看似份量不多但其實很飽足,還好Tony當時沒有很任性的點選會席料理來品嚐,否則吃不完就會心很痛啊

 

 

 

 

 

一人一份日式醬油與滿滿的葱花,是要調味湯豆腐食用的。

 

 

 

 

 

南禪寺順正的湯豆腐,號稱採用北海道丹波地區的大豆,並引琵琶湖水製作而成,加上師傅軟硬度拿捏的經驗,創造札實香醇的馳名賣點。

 

 

 

 

 

沾點日式醬油、灑些葱花,就能吃出豆腐的美味。越是簡單的食材,越能看出廚師功力,京都湯豆腐名店的廚師們,就在這一塊塊豆腐之中競爭天下。

 

 

 

 

 

原以為光吃豆腐會吃不飽,沒想到砂鍋裡竟然還殘留幾塊豆腐(也不知是吃太飽或素不想吃),最後同桌的四人只好猜拳分食,輸的人要負責吃一塊豆腐啊。

 

 

 

 

 

一套約850台幣的豆腐鍋,沒吃完就真的太浪費了;雖非人人都喜食素食,也還好不必天天吃,既然來京都了,好歹也得體驗一下湯豆腐到底有何絕妙之處。

 

 

 

 

 

吃完湯豆腐料理,遊客可以到南禪寺順正的迴遊庭園裡走走逛逛,讓肚子裡的湯豆腐在日式庭園裡充份消融,體會與吸收京都湯豆腐數百年來的文化底蘊。

 

 

 

 

 

餐廳門口這群說著台語的和服媽媽群正等待入場,Tony媽一看到和服就主動跑過去硬要和同鄉合照,在異國遇到同鄉,親切感立刻拉近彼此距離啊

 

 

南禪寺永觀堂岡崎神社一日遊系列

近畿京奈瘋葉紅2016(7):京都.南禪寺:秋光葉影中的古寺禪意

近畿京奈瘋葉紅2016(8):京都.南禪寺順正:百年湯豆腐料理初體驗

近畿京奈瘋葉紅2016(9):京都.岡崎神社:摸摸兔子求子求安產求結緣

近畿京奈瘋葉紅2016(10):京都.永觀堂:赤火禪林寶物現

 

 

 

 

arrow
arrow

    東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