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巨大的玄武岩,形似巨大的鯨魚擱淺在海岸邊,這裡是澎湖著名的景點「小門鯨魚洞」,景點名稱就是因其外形神似鯨魚而得其名。

 

 

 

 

 

 

鯨魚洞位於西嶼北方,從馬公方面前往西嶼,會經過澎湖跨海大橋西嶼澎湖群島中的第二大島,行政區劃分為西嶼鄉,藉著跨海大橋與白沙鄉相連結。

西嶼因位於澎湖本島的西邊而得名,總面積為18.7148平方公里,早期跨海大橋未通之前,西嶼馬公人民而言充滿神秘,只知西嶼的人民都很會捕魚

 

 

 

 

 

 

早期的台灣海峽漁產豐富,多數的漁船皆在西嶼西側海域作業,漁夫和船隻數量極多,故另稱「漁翁島」,通過跨海大橋抵達西嶼就會看到這座漁翁島的雕像。

 

 

 

 

 

 

民國60年前跨海大橋未興建之時,白沙鄉西嶼鄉之間的交通皆需依賴船隻往返,一遇到氣候不佳便無法通行,直到民國54年才開始動工興建大橋。

 

 

 

 

 

 

澎湖跨海大橋民國60年完工通車,解決了重大的交通問題,同時也將澎湖觀光產業往西嶼推展,當年的跨海大橋曾經被譽為東亞第一的大橋(現在已非第一)。

 

 

 

 

 

澎湖跨海大橋長約2478公尺,橫跨湍急的吼門水道,但因長年的海潮侵蝕、東北季風吹襲,導致橋身腐壞,民國73開始編列經費重新改建新橋。

 

 

 

 

 

 

澎湖跨海大橋的新橋於民國85年竣工通車,雙線道的新橋提供了更加寬闊舒坦的行車空間,而舊橋墩仍遺留在吼門水道,經過跨海大橋時仍能看見舊橋遺跡。

 

 

 

 

 

跨海大橋的兩端都有一座白淨的圓形拱門,這是澎湖最美麗的意象與象徵地標物,來到這裡一定要和拱門合影留念。

 

 

 

 

 

 

跨海大橋來往的車輛急度通常很快,要和圓形拱門拍照的朋友一定要靠路邊,千萬別站在馬路上拍照。

(不顧自身安全而站在馬路上拍照的自殘行為,各位千萬別做啊)

 

 

 

 

 

 

來到澎湖遊玩,如果沒有和跨海大橋合影,回去千萬別和親友說自己曾經來過澎湖,因為會被人家笑說白來了這一趟啊

 

 

 

 

 

 

這張照片是2009年,Tony帶著同窗好友來到澎湖旅遊時拍的紀念照,內行的人一看到跨海大橋,就知道你來過澎湖了啊

 

 

 

 

 

 

2017年帶著阿母再訪澎湖,由當地友人開車伴遊,大家在跨海大橋合照留念。事隔8年,Tony從年輕人變成歐吉桑,而跨海大橋就見證了Tony過往的青春啊

 

 

 

 

 

 

通過跨海大橋來到西嶼,沿著203縣道往西來到岔路,再順著鯨魚洞的指標往北行,走到底進入小門嶼,再往西行到盡頭的小門村,就是鯨魚洞景點的入口。

 

 

 

 

 

 

在當地有兩個關於鯨魚洞的傳說,因為是傳說,所以聽聽就好。

悲傷的傳說:一條小鯨魚攔淺在岸邊,母鯨想要搶救小鯨魚但最後仍無力回天,悲傷的母鯨一頭撞海崖自盡,於是撞出了這座鯨魚形貌的鯨魚洞。

現實的傳說:傳說早期村民鮮少有肉吃,某日一頭鯨魚攔淺岸邊,被村民聯手分食數日才吃完,村民為了掩蓋此事,於是將之美化成母鯨悲傷自盡的傳說。

 

 

 

 

 

 

鯨魚洞的形成是海浪長期侵蝕玄武岩海崖,最後貫穿成一處大海蝕拱門,類似的海蝕、風蝕玄武岩地形,在澎湖的玄武岩海岸還有多處都可見到。

 

 

 

 

 

 

從鯨魚洞的洞口觀海,驚濤裂岸伴著洞口轟隆隆的響鳴,聲勢給人一股磅礡的壓迫感,Tony建議大家想靠近洞口的朋友,一定要注意自身安全

 

 

 

 

 

 

像Tony這般非常注意自身安全的人(其實很膽小),還沒抵達洞口就被轟隆隆的響鳴嚇到心驚驚,想想還是離洞口遠一點,拍拍照看看熱鬧就好了

 

 

 

 

 

 

從鯨魚洞的尾端角度觀察之,就只是一座玄武岩地質所構成的海邊大石;欲爬上鯨魚洞背部的遊客,請當心崎嶇不平的玄武岩地面。

 

 

 

 

 

 

海蝕拱門洞口高約8公尺,遊客行走其上,對比之下更顯鯨魚洞形體的巨大與壯觀,令人不禁讚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像這樣站在鯨魚洞的洞口上面拍照,看起來就很驚險,由於此地並無管理人員維持秩序與安全,遊客的舉動得更加謹慎,千萬別以身試險。

 

 

 

 

 

 

通往鯨魚洞的石板路,內側一端的崖壁在經過風化海蝕的作用之後,偶爾會有碎石崩落,遊客請勿靠得太近,盡量走在石板路的範圍內較安全。

 

 

 

 

 

 

來到鯨魚洞,一定要和它合影留念,這也是澎湖著名的地標景點之一,來這裡沒和擱淺鯨魚合照,內行的人就會笑你白來了這一趟了。

(感覺澎湖要合照的景點很多齁,漏掉一張都會被嘲笑啊)

 

 

 

 

 

 

小門村鯨魚洞景點所在地是一片玄武岩地質,入口處的小門地質館」以圖文解說展示澎湖玄武岩的形成過程,夏天來這裡吹冷氣還可以長知識。

 

 

 

 

 

 

鯨魚洞的海岸線,可以清楚的觀察到玄武岩的結理與結構,不過懸崖邊並無設置安全護欄,遊客靠近懸崖邊賞海景得注意安全。

 

 

 

 

 

 

一千七百萬年前,台灣海峽海底火山爆發,火山熔岩上升到地表冷卻成「玄武岩質」的方山島嶼,造就了64座大小島嶼羅列而成的澎湖群島

(玄武岩地質介紹請看「菊島夏之戀(3):天人菊在玄武岩上跳舞」這篇)

 

 

 

 

 

 

由於熔岩當年從不同的位置流出,因此形成各式各樣多元、豐富的玄武岩節理形態和種類,澎湖群島成為名副其實的「玄武岩之鄉」

 

 

 

 

 

 

鯨魚洞旁邊的這面玄武岩崖壁,構成了一面猩猩的臉孔.....看不出來嗎??這可是要和Tony一樣有悟性才能瞧見的啦

 

 

 

 

 

 

小門鯨魚洞除了有形似擱淺鯨魚的海蝕洞,周邊的地質結構都能夠近距離的觀察與接觸,這片豐富多元的大自然地質教室,值得遊客多停留時間來參觀。

 

 

 

 

 

 

小門鯨魚洞附近,有一大片這樣的澎湖傳統菜宅,以咾咕石圍成方形菜牆以抵禦東北季風對於作物的破壞,遠觀有如蜂巢景象,當地稱之為「蜂巢田」

(菜宅介紹請看「菊島夏之戀(8):白沙.中屯風車、風島菜宅」這篇)

 

 

 

 

 

 

小門蜂巢田規模壯觀,不過因為當地人口外移,大部份都已休耕;加上傳統菜宅的堆砌方式已逐漸失傳,使得損壞的蜂巢田復原工作更顯困難。

 

 

 

 

 

 

小門鯨魚洞位處海岸懸崖高地,時有強烈海風陣陣吹襲,Tony於2009年帶友人到訪時就巧遇強風,看看大家的表情就知道參觀過程有多麼痛苦難耐了啊

 

 

 

 

 

 

鯨魚洞入口處有許多餐飲店,大則可以吃到生鮮海味,小則可以品嚐美味燒酒螺,其中一味絕不能錯過的就是「小管麵線」。

 

 

 

 

 

 

小管麵線是澎湖在地的美食,各家料理與口味皆不同,尤其是小門村鯨魚洞這一區的餐飲店,根本就已經成為小管麵線的主戰場了。

 

 

 

 

 

 

新鮮的小管(或冷凍得很新鮮的小管),現點、現殺、現煮,與澎湖在地的手工麵線搭配各家獨門湯頭,美好的滋味讓遊客吃了會想念。

 

 

 

 

 

 

其中這間「阿虹の店」,老闆娘是這位阿虹姐,做人海派又豪氣(嗓門大了點常驚到客人),Tony每回來澎湖都會特地繞到小門村來吃一碗她店裡的小管麵線啊

(口味描述純屬個人主觀的體驗,好吃的感覺並不代表人人都合適)

 

 

 

 

 

 2009年Tony帶著友人來訪鯨魚洞,順便品嚐阿虹姐的小管麵線,一桶十人份的小管麵線讓大家吃到撐、吃到滿頭汗,鮮美的滋味讓大家吃到讚不絕口啊

 

 

 

 

 

 

2018年,Tony帶著阿母與妹妹再訪澎湖,特地來到「阿虹の店」品嚐小管麵線,看到阿虹姐依舊活力十足,Tony竟然莫明其妙的為她開心啊

 

 

 

 

 

 

阿虹姐的小管麵線升級了,2009年的時候一碗只賣70元,2018年已經漲到100元了,而且份量給得更多,不變的是小管麵線依舊美味啊。

 

 

 

 

 

 

外頭熱到36度,看著滿身大汗的阿母和妹妹一口接一口的吸著小管麵線,還邊吃邊稱讚,這讓Tony很有成就感,當下決定日後再怎麼熱也要一直遊澎湖

 

 

 

 

資料參考:「沿著菊島旅行」網站

 

 

 

arrow
arrow

    東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