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英布拉大學(葡萄牙語:Universidade de Coimbra)素有「葡萄牙牛津」的美譽,整座城市以大學為中心而發展,七個世紀以來的校區全部入列世界文化遺產名單。
科英布拉大學發展至今,學區範圍佔地廣大,畫面中這棟具有歷史感的建築,即是最初的科英布拉大學,內部充滿歷史文物,成為該地的旅遊參觀重點。
科英布拉(Coimbra)(也有翻成孔布拉)是葡萄牙第四大城,僅次於里斯本與波多等城市,西元11至12世紀時一度是葡萄牙的首都,後來才轉型成葡萄牙的文教中心。
地圖上藍色虛線圓圈是現在的科英布拉,黃色虛線圓圈則是科英布拉市中心,也是舊城區的所在。
科英布拉是一座山城,葡萄牙境內最長的蒙德古河流經城市中央,將城市分為東西兩岸,東岸即舊城區,也是科英布拉生活的重心,大學就位於山頂最高處。
科英布拉大學坐落在小山上,經過七個多世紀的發展,成為一個綜合大學城的傑出典範,有著自己的儀式和文化傳統,至今一直保持著。
它的歷史建築在2013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校區目前分布於ALTA和SOFIA兩區域(綠虛線),而黃虛線內的周邊建築則列為保護區。
居高臨下的科英布拉大學,原是葡萄牙國王約翰三世(João III)的皇宮所在,約翰三世將皇宮捐出來,做為大學的奠基所在。
目前科英布拉大學的各學院都已搬離舊校區,在周邊另行發展擴建,舊校區(原皇宮所在地)內部保留許多歷史文物與大學建築,成為該地的觀光資源。
鐵之門(Porta Férrea)是進出早期科英布拉大學的主要通道,於1634年由建築師安東尼奧·塔瓦雷斯(António Tavares)所設計建造。
鐵之門門前地上的馬賽克拼圖是羅馬神話的智慧女神密涅瓦(即希臘神話的雅典娜),庇護並指引學生邁向智慧之路。
門上頂端另有一尊智慧女神雕像,底下是科英布拉大學創建者迪尼斯一世國王,內部另一面則雕刻著科英布拉大學的奠基推手約翰三世國王。
科英布拉大學的屋頂也很有看頭,彩色瓦片有如馬賽克拼圖一般,排列出活潑且奔放的文學氣息。
趕快背好書包,通過鐵之門,跟著Tony的腳步來去科英布拉大學唸書了~要考上這所大學真的是要寒窗苦讀十八年啊(很愛演~)
校內廣場十分開闊,周圍的建築群合稱學校宮殿(paco das Escolas),室內空間如聖米蓋爾禮拜堂、喬尼納圖書館和各學院,都需購票且登記預約參觀梯次。
上述各館場的入場券在大學門口外的大學圖書館裡販售。另有販售上述三處館場的導覽套票,只要歐元20元就可以參加三處景點的參觀與導覽。
校內廣場南側是處開闊的展望台,可以俯瞰城市風景與蒙德古河河畔,廣場南側中央設有一尊約翰三世(João III)國王雕像,紀念他對科英布拉大學的貢獻。
國王迪尼斯一世(Dinis I)於1920年在里斯本創辦一所綜合大學,並於1308年遷至科英布拉,這是科英布拉大學的前身。後代的國王又將大學歸還里斯本。
西元1537年,國王約翰三世再將該大學遷至科英布拉王宮,並擴建為科英布拉王宮的一部分,自此,科英布拉這座城市的生活就以該所大學為中心而發展。
科英布拉大學中庭廣場西北側角落,是一座高33.5公尺的鐘塔,鐘塔頂端有著俯瞰整座大學的最佳視野,上塔得另行付費,Tony因行程緊湊而無緣一觀啊
廣場北側有著一座優雅的廊柱與階梯,這是名為Via Latina(拉丁大道)的雕刻立面,氣勢不凡的立柱與雕刻是羅馬風格,上頭三角牆頂上有智慧女神的雕像。
拉丁大道是羅馬時期在義大利的一條道路,距離羅馬約200公里,雖然不是很清楚取名拉丁大道的用意,但Tony猜測大概與榮耀羅馬有著些許關係吧
這座半圓弧階梯與羅馬立面,已經成為科英布拉大學的象徵地標,來到這裡參觀,一定要在Via Latina拍照留念,否則就白來了這一趟啊
整座北側立面因為優雅的立柱而充滿古典氣息,科英布拉大學的早期的法學院就位在這棟建築裡。遊客可爬階梯到二樓的柱廊,但三樓得另行購票才能入內參觀。
Via Latina真是一處很好拍照的立面,怎麼拍都能充份襯托出偽文青氣質,彷彿Tony真的就是科英布拉大學的學生,能在世界遺產裡讀書也太幸福了啊
廣場西側的鐘塔旁邊,有一扇造型獨特的曼紐式風格(Manueline)的大門,門內是聖米蓋爾禮拜堂(Capela de SãoMiguel),是科英布拉大學不能錯過的景點之一。
入內參觀得登記梯次,每梯次人數、時間皆有限制,以導覽員帶領的隊伍優先,若有多餘的名額才開放給散客入內,個人自由行參觀得另行購票7歐元。
(曼紐式風格介紹請看「情迷葡萄牙(3):辛特拉.佩納宮:浪漫而豔麗的童話城堡」這篇)
聖米蓋爾禮拜堂原是科英布拉皇家宮殿一部分,於1597年賣給大學,大學購買之後仍保留著王室特權,外頭這座曼紐式大門只有皇室前來時才會開啟。
曼紐式大門一旁另有一處通入建築的廊門,一般參觀的遊客得走入廊門,再從裡面另一扇看似平凡的木門進教堂,但入內的第一眼就讓Tony驚訝得掉下巴啊
聖米蓋爾禮拜堂果然有著皇室教堂的華麗與氣派,內部雖然不大,但盡是繁複的雕刻花紋與金漆裝飾,繽紛而穩重的色彩,給人一種聖靈庇佑的陽光燦爛。
適度的金漆彩繪,增添了教堂的高貴與神聖。也不知那些是不是真金所製,但Tony就是沒膽子伸手去造次觸碰啊
教堂的牆面貼滿葡葡牙特色名為「Azulejo」藍彩瓷磚,搭配類似波斯地毯花紋的黃藍色花紋,讓教堂裡多了溫暖的色調。
(藍彩瓷磚介紹請看「情迷葡萄牙(5):購物篇:公雞、花磚、軟木與櫻桃酒」)
抬頭上望,天花板密佈鮮豔多彩的植物圖騰,這些彩繪都在1600年代後期所完成;Tony的眼睛非常忙碌,耳朵裡根本都沒心思去專心聽導覽員的介紹啊
正面主祭壇更是金光閃閃,華麗程度爆表,感覺建築經費有很大一部份都花在了這裡,莊嚴神聖而不失大器。
聖米蓋爾禮拜堂原本是馬可·皮瑞斯(Marco Pires)於1517年至1522年間設計的,但因其於1521年逝世,後世多位工匠陸續依其原設計接手完工。
教堂右側牆上這座紅色鑲金的管風琴,是教堂內另一個亮點,這是西元1733年來自葡萄牙國王約翰五世(João V)的禮物。
管風琴內部配置了約2000根的音管,大部份的音管都隱藏在華麗裝飾的外殼裡面,上層一排圓弧形排列的黃色音管,精緻美麗卻也霸氣十足。
細看管風琴上頭的畫作,人物造型帶了些中國風,這是葡萄牙知名畫家於1737年畫上去的,由此可知當時的葡萄牙應該已經和中國有過接觸。
聖米蓋爾禮拜堂導覽時間約20分鐘,時間到了就得出場換另一批遊客入內,進來參觀的遊客得抓緊時間拍照。
來科英布拉,再怎樣都要排隊登記進來參觀聖米蓋爾禮拜堂,這間小教堂充滿驚喜與華麗的元素,許多細節直叫人目炫神迷。
廣場西南側角落的喬尼納圖書館(葡萄牙語:Biblioteca Joanina),外觀是巴洛克建築,建於1717年~1728年間,高大沈穩的正門之上是巨大的葡萄牙國徽雕刻。
坊間一般都翻譯成「喬安娜圖書館」,但Tony也不知「喬安娜」是誰,將葡萄牙語「Joanina」丟給google翻譯小姐發音,得到的是「喬尼納」這樣的發音
喬尼納圖書館內部不開放攝影,入內參加得登記梯次,一梯次最多30人,每梯次約20分鐘,以導覽員帶領的隊伍優先,若有多餘的名額才開放給散客入內。
個人自由行參觀需另買門票12.5歐元,若是參加導覽員帶隊的配套行程(三個景點共20歐元),門票已包含在配套票價之內(以上為2020年10月票價)。
喬尼納圖書館是葡萄牙古老的圖書館之一,內部三層藏書20萬本,裝潢佈滿精美雕刻與細緻燙金塗漆,天頂彩繪美侖美奐,整體金碧輝煌得令人眼花撩亂。
架上書籍年代久遠,涵蓋醫學、歷史、地理、人文、法律等等各領域;外牆厚逾兩公尺,有特殊的調節水氣與恆溫裝置,據說還養了一些蝙蝠專門吃蟲子。
喬尼納圖書館和聖米蓋爾禮拜堂都是不能錯過的參觀景點,下一篇會介紹內部各學院的美麗,總之~參觀完之後,Tony好想來科英布拉再讀一次大學啊
科英布拉相關遊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