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嶼二崁村,處處可見石磚紅瓦的古厝宅舍,路上舖的是傳統的石磚片,典雅樸質的完整呈現澎湖老聚落,因而成為當地旅遊最熱門的觀光景點之一。

 

 

 

 

 

相傳三百多年前,二崁聚落的祖先陳廷益少林寺武人,因為愛上同門師妹有損寺規,因此偕妻飄洋過海,逃到當時乏人問津的二崁地區定居。

為了逃避少林寺的追捕,陳廷益斷絕與外界的交通聯繫,使得二崁成為一處封閉的聚落,漸漸的發展成全村皆姓「」的單姓社區。

 

 

 

 

 

澎湖人稱高地為「崁」,二崁村因南、北各有小高地夾握著聚落因而得名。二崁村的位置不在主要幹道旁,但沿著203縣道直行就能看到進村的大招牌。

 

 

 

 

 

早期的二崁聚落地理條件不佳,無法供養3、400人的村民,於是村民紛紛外移台灣謀生,年齡層逐漸老化,二崁村也跟著沒落,最後全村大約只剩七十多人。

 

 

 

 

 

早期外移的崁人大多從事中藥生意,加上落土歸根的地域觀念根深蒂固,所以賺錢之後都會購買昂貴建材,從灣一船一船載回二崁家鄉打造宅所。

 

 

 

 

 

因此二崁的閩南建築相較於澎湖其他富裕社區,在建材與裝飾上就更加講究了。但隨著村落人口減少,四十多間的古厝面臨傾頹倒塌且無法維修的命運。

 

 

 

 

 

不過二崁村卻意外地成為澎湖傳統聚落中歷史建築最豐沛的聚落,西元2000年初,文建會二崁村選定為文化聚落保存區,撥款補助村落的再造計劃。

 

 

 

 

 

二崁聚落協進會的帶領之下,留守家園的老人家全體總動員,將二崁村的古厝打造成地方生活文化展點,同時也吸引許多青壯輩的村民回鄉參與發展行列。

 

 

 

 

 

西元2000年,麥當勞馬公市開張營業,推出以二崁村的古厝為背景的春節形象廣告,這是二崁村首度透過電視,密集的放送到全國人們的眼前。

 

 

 

 

 

自此二崁村吸引了許多台灣人的目光,遊客紛紛到訪參觀這座美麗的澎湖古厝聚落,二崁村靠著古宅資源與文化,迎來觀光經濟的第二春。

 

 

 

 

 

這張地圖標示的景點,和這篇遊記的大部份照片,都是Tony於2008年記錄的模樣,由於二崁村年年變化,老一輩漸漸凋零,這批「老照片」更顯珍貴啊

 

 

 

 

 

二崁村發展觀光的早期,經常能在街頭巷尾看見留守在村裡的老人家,閒暇之餘整理菜宅,或是遛著孫子於古宅巷弄間散步乘涼。

 

 

 

 

 

二崁村的許多展館大部份都是村民住家所改造,村民有如生活在博物館裡,不過即使遊客如織,純樸的村民還是有點不太習慣鏡頭對著他們。

 

 

 

 

 

二崁村的重生與藝術化過程中,二崁聚落協進會對外爭取資源,對內協調人力,帶領村民再現二崁村的舊風貌。

二崁早期有許多人是從事中藥生意,將當地的天人菊、野艾草和山芙蓉搓製成二崁傳香,燃燒出的香氣可以驅蚊,據說還有鎮煞、避邪的功用。

 

 

 

 

 

漫步二崁村,屋舍外牆都掛著這種寫在瓦片上詩詞,大多為四字聯、七字句押韻的即興創作,可唱可唸,老一輩的二崁人都能來上一段,這是二崁「褒歌」。

農耕漁忙、四時節慶、人情冷暖都是褒歌創作的素材,加上古時候民風保守,男女情愛、鬥嘴牢騷的點滴也會藉由褒歌來抒發情緒,這是二崁珍貴的文學資產。

 

 

 

 

 

二崁村以褒歌做為在地觀光的主軸文化,讓遊客來訪時也能駐足褒歌瓦片之前,嘗試以流利的閩南語,完整的唸出這些逗趣詼諧的褒歌創作。

 

 

 

 

 

聚落住宅前後對齊、左右併列,形成巷路街頭的陰涼戶外空間,村裡的婦人拉著板凳圍坐話家常,據說早期的二崁村內,人們經常這樣聚在一起飆褒歌。

 

 

 

 

 

這則褒歌是在嘲諷賭博的一無是處,團客到訪時,帶隊的導遊在口述這條褒歌時,會直接跳過讓過最後二字,並面露奸笑的要遊客自己大聲唸出來。

 

 

 

 

 

這間掛著中藥行招牌的古厝是二崁褒歌館,是一處將褒歌生活化的住宅展館,屋內陳列著許多印製褒歌歌詞的生活物品,屋主陳李問女士更是一位褒歌奇人。

 

 

 

 

 

陳李問女士的一生很具有傳奇性,在她身上發生的事,曾一度成為民間茶餘飯後討論的鄉野傳奇,因為都和褒歌有關,因此協進會將她的住宅規劃為褒歌館

(偶在2008年來到二崁村,這一年陳李問女士已經高齡87歲了)

 

關於二崁村陳李問女士,有這麼一段傳說:

陳李問女士的丈夫(先生)年少時遠赴台灣當學徒,18歲衣錦還鄉,其瀟灑模樣吸引隔壁村一位少女心生暗戀而致苦戀,終日哼唱苦戀褒歌,且最後跳海輕生。

先生回二崁村娶了年輕的陳李問為妻,不料陳李問於婚後突然得了怪病,經常半夜痛醒,嘴裡唱著自殺少女在生前經常哼唱的苦戀褒歌。

陳李問自小不識字、音感差,婚後卻因病於半夜哼唱著苦戀褒歌,先生於是發願為隔壁村自殺少女塑金身並供俸在家,陳李問的病痛才不藥而癒。

但病後的陳李問開始會即興創作褒歌,還將褒歌唱得抑揚頓挫,並提供了大量的褒歌供二崁聚落協進會收藏,並協助二崁村打造成褒歌文化觀光景點。

 

 

 

 

 

以前來到二崁褒歌館,幸運遇到陳李問女士的遊客,就有機會聽她來一段褒歌哼唱,2009年Tony再訪二崁村,88歲的陳李問女士似乎顯得更年輕了啊

之後在2017年再訪,褒歌館已換人經營,96歲的陳李問女士退休養老,二崁村在這8年之間經歷了人事更替,但褒歌文化卻依然在二崁村內流傳沿續。

 

 

 

 

 

二崁聚落協進會開發了這種木板褒歌明信片,兩面各印製褒歌歌詞和插圖,是褒歌館的特色商品,現場購買郵票貼好、蓋上二崁郵戳,投進郵筒寄送到家。

 

 

 

 

 

除了褒歌明信片和褒歌文集,還有像這種外包裝印製褒歌文詞的「褒歌糖」,讓遊客也能體驗褒歌文化。

 

 

 

 

 

想買褒歌糖的遊客可以前往二崁聚落協進會購買。因為Tony在網路上看到遊客分享褒歌糖的口感,說裡頭只有幾顆涼糖,重點還是在外包裝的褒歌文詞

 

 

 

 

 

二崁褒歌館大約下午5:00就關門了,想寄名信片的遊客若是錯過館內的郵筒也沒關係,二崁褒歌館外面還有一座立式郵筒。

 

 

 

 

 

遍地的天人菊開滿二崁村的大草原,與村落的菜宅、古厝、牛車,交織成澎湖最地道、最有人情味的夏日回憶。

 

 

 

 

 

民國前十年,台南府城元益藥舖主人陳嶺陳幫兄弟(原二崁人經商),回到二崁打造這棟結合異國風情的豪宅,陳家古厝後來被列為國家三級古蹟。

這棟美輪美奐、雕棟畫樑的陳家古厝,是二崁人落葉歸根的性格展現,早期入內參觀要門票30元(現況不詳),下午五點關門,過時就只能在圍牆外拍照留念。

 

 

 

 

 

二崁村20號大門口對面的矮牆上,有一只寫著杏仁茶三個字的大茶壺,2008年Tony造訪時是二崁常民生活館,裡面是屋主陳進時的居住空間

 

 

 

 

 

常民生活館有販售杏仁茶,是老闆以中藥常識挑選出品質極佳的杏仁磨粉泡製而成,順口不甜膩的獨特口感,讓Tony接連喝了兩大碗啊

(讚讚讚~這麼好喝的杏仁茶,以後要素喝不到該怎麼辦啊~~~~)

 

 

 

 

 

親切的老闆娘是南台灣嫁來的二崁媳婦,愛交朋友的老闆娘,很熱情的和Tony分享著杏仁茶的品嚐心得,不過說到製作秘方就三緘其口了啊

(老闆娘口風很緊,偶套不出杏仁茶的秘方,只好以後常來二崁村)

 

 

 

 

 

二崁常民生活館二崁生活器物的展覽空間,主人蒐羅石磨、石臼佈置於中庭,還有漂流木鑿成的木椅放在客廳,讓來訪的客人可以暫時休憩乘涼。

 

 

 

 

 

早期的村民為活絡當地商機,每人集資1000元讓屋主阿嬤開了這間二崁柑仔店,店裡簡單販售一些傳統的餅乾、飲料,店門口經常有鄉親前來和阿嬤聊天。

 

 

 

 

 

坐在門口臉部包著的就是老闆阿嬤,Tony和她閒聊一會,拿起相機想幫她拍照時,她竟然害羞的衝進店裡躲了起來,看來還是很不適應外人的關注啊

這些照片是2008年拍的,Tony於2017年再訪時,昔日的柑仔店外觀已消失,原址由其他業者承租做生意,相隔9年,二崁村的人事又是一番更替啊

 

 

 

 

 

當年二崁柑仔店的手工土豆粿最令人懷念,糯米蒸熟揉成的外皮,包裹炒過的土豆仁內餡,入口香Q彈牙,由阿嬤親手限量製作,成為當地搶手的土產點心。

2017年的柑仔店雖已不在,但土豆粿卻由後代流傳了下來,美味的點心繼續飄香在二崁村內,Tony吃著土豆粿且遙想當年在柑仔店門口和阿嬤聊天的往事啊

 

 

 

 

 

紅、橙、綠、紫鮮豔小巧的南瓜造型,在純樸的古厝群裡成為亮眼的小點心,這是二崁村特有的金瓜粿,每日限量販售,想吃還不一定買得到。

 

 

 

 

 

這位就是販售與製作金瓜粿的老闆娘「小滿滿」,熱情的老闆娘堅持Tony一定要叫她小滿滿啦~金瓜粿一盒兩顆才賣50元(2008年),顆顆都是手工製作

 

 

 

 

 

紅色紅豆、綠色抹茶、紫色山藥、橙色南瓜,四種不同口味的外皮包覆著菜脯、竹筍內餡,一口咬下,內餡的香氣立即從Q彈的外皮蹦出。

金瓜粿料多實在,入口很有飽足感,不過未加防腐劑所以不耐久放,遊客想買回家當土產伴手禮,得衡量一下食用的有效期限。

 

 

 

 

 

曾經Tony與友人在4月底造訪二崁村時,遇到這樣一片美麗的花海,留下了青春的回憶

 

 

 


 

二崁漢藥紀念館,保存早期二崁村經營中藥生意的文物館,Tony於2008年到訪時還在規劃中,但2017年再訪原地,門口的招牌卻是這般年久失修的殘破

 

 

 

 

 

二崁村變化很大,多了一些格格不入的木造建物,也置入了一些粗魯的網路文學,Tony很懷念2008年在二崁村遇到的純粹與純淨,但一切終究回不去了啊

(人老了,果然就開始懷舊了~咳咳咳....)

 

 

 

資料參考來源:「沿著菊島旅行」網站

 

 

 

arrow
arrow

    東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