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觀江戶東京博物館是會讓人下跪膜拜的~其實是現代人面對古代的攤販扁擔,想要體驗看看卻又不知如何扛上肩,正跪下來喬姿勢才被Tony無意間拍到的啦

 註:本設施於2022年4月1日起,休館進行整修3年

 

 

 

 

 

江戶展區後半部份呈現庶民生活與文化,這張畫作描繪港口的市場盛況,各式小吃攤販集中於此進行交易,熱鬧景象讓Tony一下子就聯想到台灣的夜市仔啊

 

 

 

 

 

 

當時的拉麵攤,一根扁擔扛起兩座方形木箱,內部擺設所有生財工具,古代人運用智慧組合簡易的道具,認真打拚賺取日常生活經濟來源。

 

 

 

 

 

 

古代的壽司攤位長這樣,看來也是現場製作販售。這個攤位只能觀賞不能體驗,Tony呼籲請大家要當個稱職的旅人,千萬別把壽司模型摸回家蛤

 

 

 

 

 

 

江戶時代的貨幣,主要以金、銀材質為主,依重量輕重製作成不同的幣值,幣值最高的金幣是「小判」,幣值最底的錢幣則是銅錢,串成一串即可隨身攜帶。

 

 

 

 

 

                        

裝滿小判的「千兩箱」重達14公斤,見財眼開的Tony使盡吃奶力量就是無法將之抬起來抱在懷裡,後來才發現底下被閂了鍊條,以防被別人抱走了啊

(偶猜~~箱子裡的金幣應該也素假的,偶果然粉容易受騙啊~)

 

 

 

 

 

 

西元1657年,一場燒了三天的明曆大火(めいれきのたいか)將三分之二的江戶化為灰燼,燒毀400多個市鎮,死亡人數高達十萬七千人以上。

明曆大火日本史上僅次於東京大空襲關東大地震外最慘重的災變,同時與倫敦大火羅馬大火並稱世界三大火災。

 

 

 

 

 

 

明曆大火之後,促成了都市更新計畫,關始注重防災、防火措施。消防設施也被列入博物館的展示主題之一。「水吐龍」就類似現代的滅火噴射水管。

 

 

 

 

 

 

頂端有特殊造型(每一根的造型都獨特)和符號(每一根的圖形皆不同)、下方有巨大流蘇的白色桿狀物,其名為「纏」,這是江戶時代很重要的消防道具之一。

 

 

 

 

 

 

在木造房屋密集的江戶時期,為防火災延燒需破壞房屋,此稱「破壞消防」,消防員看準欲破壞的房屋後,要迅速爬上該屋頂豎立起「纏」讓其他隊員看見。

舉「纏」的消防隊責任重大,在確定隊員趕到之前都不能撤退,有時必須抱著必阻大火的決心而犠牲生命也在所不惜,當年舉纏的消防隊員勇姿很讓人動容。

 

 

 

 

 

 

各消防分隊的「纏」,其造型與圖案皆不同,有如小隊辨識信物一般,如此一旦遇到多處同時著火時,各小隊藉著辨識該隊「纏」的位置而前往救援。

 

 

 

 

 

 

博物館也有舉「纏」的體驗,這根重達15公斤的「纏」實在讓人舉得虛累累了,幸好它的上下都有鐵鍊綁住,不然一定會從Tony的手上重重掉下去的啊

 

 

 

 

 

 

江戶時代地位階級分明,「町人」通常是指商人、工匠、是士農工商地位最低下的兩級,但憑藉其經商能力或工藝,也能過著不錯的生活。

這張圖表紀錄了江戶町人一年四季的定期活動,簡單但慎重的迎接每一年度的節慶到來,歲月一年一年的更替且往前不復返。

 

 

 

 

 

 

慶應四年(1868年),江戶幕府倒臺,日本進入明治時代明治天皇下詔將江戶改名為東京,同年將皇室自京都遷至東京,延續江戶時代以來的重要中樞地位。

江戶東京博物館的另一半空間是「現代東京」展區,介紹日本明治大正昭和時期的美好時光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戰東京的衝擊。

 

 

 

 

 

 

 

 

現代東京」有著更多更接近Tony這個年紀的懷舊展示,還將日本昭和的住家整座搬進了博物館裡,讓遊客脫了鞋子可以實地走進去逛逛參觀

 

 

 

 

 

 

由於先前花太多時間逛江戶展區,以致在東京展區有點走馬看花,資料蒐集歷歷落落,所以Tony建議大家,來這裡一定要多排一些時間啊

 

 

 

 

 

 

昭和16年(西元1941年)二次大戰期間,日本美、英國開戰,隨著戰爭的長期化,日本戰勢急轉而下,東京大部份地區遭受空襲,成為一片焦土。

(這些照片很珍貴,博物館的所在地就在當年照片的正中間)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日本國內也若於物資匱乏、糧食不足的情況。看著這些戰爭相關的歷史照片,讓Tony更加覺得世界和平的珍貴啊

 

 

 

 

 

 

日本國內製造業的復甦,使之於1955年(昭和30年)左右開始步入經濟高度增長期,黑白電視機、洗衣機、電冰箱被喻為當時家家戶戶必備的三神器。

(別懷疑!右邊那個長得粉像電鍋的,真的素當年的洗衣機)

 

 

 

 

 

 

戰後的日本逐漸建設復原,電視機的普及,為日本人的平凡生活裡,增添許多樂趣和茶餘飯後的話題。

 

 

 

 

 

 

女性服裝的演變也是一大亮點,看著那些有點陌生卻又摻雜著些許熟悉元素的服裝款式,Tony媽的思緒瞬間被拉回到年輕的少女時代惹

 

 

 

 

 

這棟朝野新聞大樓是依1:1尺寸復原的建物,與江戶中村座分別座落在日本橋的兩側,Tony突然覺得,沒人出現當比例尺的時候還真像是微縮模型啊

 

 

 

 

 

 

朝野新聞大樓就位在出口附近,趁著集合之前的空檔,Tony趕快在這裡好好的體驗一下早期的懷舊事物

 

 

 

 

 

 

原本是因為天候不佳來這裡殺時間的,沒想到隊友們後來全都玩到不捨離去,但因為下半天還有其他行程,所以Tony只好帶著大家含淚向博物館說再見了

 

 

 


  

 

江戶東京博物館相鄰的一棟綠色傘狀天頂的建築物就是兩國國技館。所謂國技館就是大相撲的場所,對此狂熱的粉絲還不少,此地定期舉辦相撲比賽。

 

 

 

 

 

 

初代的兩國國技館完工於1906年,歷經天災人禍戰火而摧毀,目前這間新館完工於1984年,館內可容納一萬一千多名觀眾,熱鬧場景繁榮了兩國一帶。

 

 

 

 

 

 

相撲(ずもう)日本傳統的體術,源自神話時代時神社前的表演活動。

大相撲(おおずもう):當相撲成為專業競技的項目時,就稱為大相撲。

相傳相撲是在江戶時代開始被組織化而成為競技活動的大相撲。從這張「兩國大相撲繁榮之圖」的畫作,可以想見當時民眾對大相撲的狂熱程度。

 

 

 

 

 

 

日本國於1686年尚未統一的年代,一座橋樑跨越隅田川,連結武藏國下總國,因此被命名為兩國橋(両国橋 /りょうごくばし)。

 

 

 

 

 

 

兩國橋的兩端河岸,成為這一帶最繁華熱鬧的商業集中地。到了現代,兩國橋已由鋼筋水泥重新改建,橋名依舊,但當年的繁盛榮景已轉移他地。

 

 

 

 

 

 

江戶初期的範圍只限江戶城週邊,之後明曆大火災後重建,範圍向外擴張,因而有八百八町」的稱號,統稱大江戶兩國駅所在地即當年的八百八町之一

 

 

 

 

 

 

 

 

事實上,Tony一開始從月台走出JR兩國駅時,就已經能感受到此地的大相撲與「八百八町」的氛圍。

話說Tony對相撲真沒什麼研究,只聽過貴乃花光司這位選手的名字,當年他和女星宮澤理繪宣佈訂婚兩個月之後又解除婚約的事,可是轟動台、日兩地啊

 

 

 

 

 

 

來參觀江戶東京博物館的這日,剛好兩國國技館沒有相撲賽事,人潮略顯冷清,所以才能讓Tony一群人這樣悠閒的亂晃啦

 

 

 

 

 

 

古代人對相撲選手有著崇敬的心理,一般女子也是以嫁給相撲選手為畢生志向(都沒想過會不會被壓屎~),出門看到相撲選手是會興奮尖叫的。

 

 

 

 

 

 

 

兩國駅門口馬路旁的人行道,有很多相撲選手的雕像和手印簽名,對相撲有研究的人可以花點時間好好逛逛。

 

 

 

 

 

 

青銅雕像都露出黃銅色,表示經常被人撫摸摩擦,雖然不知道摸相撲選手雕像會有什麼好康,但Tony母子跟著入境隨俗準沒錯,所謂有摸有保庇啦

 

 

 

 

 

 

 

arrow
arrow

    東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