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夫蕭安(Chefchaouen)深淺不一的藍,無限漫延成迷人的藍色山城,是幻彩摩洛哥的藍色代表城鎮,如今已成為摩洛哥最具知名度的熱門旅遊景點之一。
西元15世紀末,伊比利半島的西班牙王國進行收復國土行動,驅離境內不願改信天主教的穆斯林和猶太人,使得大批難民湧入契夫蕭安定居生活。
由於地形的阻絕與居民排外心態,位處深山的契夫蕭安與世隔絕了5個世紀,直到1920年西班牙人首次入侵此地,才讓這座山城重新與外界有了密切連繫。
藍色粉刷是西班牙南方的安達魯西亞特色,當年大批難民來此定居,藉由藍色粉刷來思念故鄉,封閉而樸實的山居歲月也保存了古老的安達魯西亞特色。
契夫蕭安位於里夫山區(Rif Mountains)一處山谷的開口,海拔高度約610公尺,人口不到4萬人,山區資源有限,只能提供遊客簡單的基礎生活設備。
話說Chefchaouen這個字丟進google翻譯裡,發音較接近「舍夫沙萬」,但坊間翻譯皆翻成「契夫蕭安」,Tony實在不知這個「契」字是從何而來啊
由於中華民國官方對Chefchaouen的譯名也是「舍夫沙萬」,所以Tony決定以「舍夫蕭安」的譯名來稱呼這座山城,舍夫蕭安簡稱蕭安,後文就全以「蕭安」稱之
Chaouen(蕭安)此字在柏柏語是「兩個角」之意,其名來自於蕭安的地形。蕭安山城被提斯卡山(2066公尺)和梅固山(1616公尺)包夾著,形狀就像一對羊角。
穆罕默德五世廣場是蕭安新城區的中心,沿著哈珊二世大道東行可前往老城區,由於前往老城區的道路是狹小陡坡,所以大巴士只能停在穆罕默德五世廣場。
這晚要入住老城區的Hôtel Parador,所以Tony一團人在穆罕默德五世廣場下車後,拉著簡單的行李往山上的老城區走去(地圖藍色虛線)
註:地圖黃色虛線是保存至今的舊城牆
這日到達蕭安天色已晚,天空飄著細雨,這段將近45度的上坡路讓Tony走到上氣不接下氣啊,經過約20分鐘的路程,一行人終於到達老城區的飯店
這間Hôtel Parador是老城區的4星級飯店,只有五十多間客房,由於位處蕭安老城區的心臟地帶,每到旅遊旺季就一房難求。
雖說Hôtel Parador是4星級飯店,但看起來其實很像是鄉村的簡便旅館,館內裝潢簡單樸實,但基礎設施都很完備。
早已過了晚餐時間,簡樸的餐廳提供的是摩洛哥的傳統套餐,餓過頭的Tony一團人,捉著麵包沾著熱騰騰的濃湯,入口覺得好幸福啊
(明明是高價團,但不知為何覺得這一頓飯吃得好心酸啊)
由於飯店地處蕭安老城區,物資有限且無法提供奢華的服務。晩餐主菜是牛肉塔吉鍋,這看似樸實無華的菜色,入口依然有著地道的美味水準。
牛肉塔吉鍋裡的牛肉塊,入口香嫩軟爛,鍋裡一顆顆黑色的椰棗乾更是Tony心頭好,這些摩洛哥的傳統飲食,日後會再另行寫文介紹
晚餐之後,Tony與幾位團友結伴外出,趁著老城區的商店還開著,就算外頭又濕又冷,也得外出走走看看,才不枉來這一趟啊
烏塔哈曼廣場(Plaza Uta el Hammam)是老城區的遊覽休憩中心,淒風苦雨的廣場上,除了當地人之外,畫面上撐傘逛街的Tony一團人是唯一的外來觀光客
烏塔哈曼廣場四周圍繞著許多紀念品商店、餐廳和咖啡座,當地人喜愛在餐館門口閒聊度時光,這是市井小民的真實生活。
藍色山城夜晚的餐廳,從裝潢到燈光都藍到讓人眼睛張不開了,Tony心想:在裡面的客人,難道不會覺得晚餐會越吃越憂鬱嗎?
晚間9:30的蕭安老城區,店家開始收拾商品準備收工關店。
遠離廣場的民居巷弄裡,昏黃的燈光照著低冷色調的藍色建築,當地居民大多閉戶休息,夜雨放大了山城的孤寂,一股神秘而詭譎的氛圍瀰漫在巷弄裡。
已和團友失散的Tony,走在空蕩蕩的巷弄裡,心生恐慌的趕緊循著原路回到飯店,並對著阿拉祈禱,希望隔天天氣好轉,才不會讓這趟蕭安之行抱著遺撼啊
清晨六點戶外已無雨,終於能看清楚旅館周邊與蕭安山城;原來Tony住的Hôtel Parador也有游泳池啊,據說光是蕭安山城就有200家旅館來應付夏季湧入的遊客
遠方的山丘上,有幾棟偏僻且得辛苦爬坡才能到達的建築物,上圖是東南方的西班牙清真寺,下圖的藍牆小屋外圍有一堆墳墓,小屋大概是墓地看守處。
距離早餐時間還有一個小時,Tony捉起相機就往外跑,這一個小時的寶貴時間很好利用,真正的蕭安之旅就從這日的清晨才算正式開始啦
(旅館外頭的這道斜坡,就是前一晚讓偶走到虛累累的上山路啊)
西元1471年為了防禦葡萄牙入侵而建的城堡是蕭安建城之始,再向四周擴展成現在老城區規模。現在的城堡已改建成展示民俗工藝品的舍夫蕭安博物館。
蕭安老城區外圍原本有一圈城牆包圍保護著,如今舊城牆還保留著北面全段,和南面城堡相連接的部份舊城牆,詳情請參照前面地圖的黃色虛線部份。
保存的老城牆成為蕭安的觀光資源之一,部份城牆已和民居建築結構結合在一起。
老城區北面的山頂,從清晨的輕霧中鑽了出來,一大段完整的城牆盤踞在蕭安老城區的北面山腰處。
大清真寺緊鄰城堡而建,磚紅色的八角型宣禮塔古典而優雅,豎立在烏塔哈曼廣場上見證著遺世獨立多個世紀的蕭安山城。
大清真寺西側未不開放的黑色大門,藍白相間的門框搭配齒輪狀雕花,清新古典又美麗。
烏塔哈曼廣場原是老城的市場,廣場中央有一座別緻的噴泉,前一晚燈光昏暗看不太清楚周遭環境,今晨清幽的廣場則別有一番山城風情。
清晨遊逛的是廣場西側的民居,對比前夜濕冷陰森的詭譎氛圍,今晨雨停之後,光線明亮了起來,蕭安老城區的藍色元素整個活潑了起來。
建築在斜坡上的老城區,巷弄街道忽高忽低、左彎右拐,任何一個轉彎、一個回首,都能讓穿梭其間的Tony驚喜不已啊
清晨的蕭安老城區,藍色山城的百姓住居雖然門戶緊閉,但仍能聽到屋內民居準備早餐時,傳出來的鍋碗瓢盆敲擊聲。
老城區偶有早起的婦人,輕手輕腳地走在石板路上,準備前往清早的工作場地。
深淺不一的藍色粉刷,構築成一座迷人的藍色世界。據說藍色粉刷始於1930年的猶太人,他們躲避納粹迫害之後,認為藍色天空是自由與天堂的象徵。
對於藍色粉刷,另有一說是因為蚊子不喜藍色,所以藍色粉刷是為了防蚊。但不管真相如何,蕭安老城區的藍色山城,確實在國際間闖出了知名度。
一個小時的時光過得很快,Tony趕緊回飯店準備和團友們集合吃早餐。清晨看到飯店的正面,才發現原來Hôtel Parador也是藍到出汁啊
飯店的早餐是自助吧,餐點是基本的煎餅、麵包、蛋糕、蛋和果汁、咖啡,餐點雖然簡單,但在物資有限的山城中,這樣也算是豐盛而飽滿的一餐了。
清晨無人的老城區是Tony的伸展台,一個人拍到失心瘋啊~早餐之後,導遊將帶著大家導覽蕭安老城的東北區,更美麗更夢幻的藍色世界即將迎面而來啦
資料參考來源:林婉美著書「走入大絲路北非段-摩洛哥」
舍夫蕭安系列遊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