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女1.jpg

志摩半島日本海女最多的地方,其中鳥羽市相差町(Osatsucho),是現役海女人數最多的城鎮,除了完整保留海女文化,並發展出獨特的海女觀光經濟。

 

 

 

 

  

海女2.jpg

日本近海潛入海底,捕撈漁獲或採集鮑魚、珍珠等為生的人統稱為「海人」,男性稱為「海士」,女性稱為「海女」,日文都是「あま」(發音:阿瑪)。

早期女性為了生活與經濟,以柔弱之姿獨立擔任此艱難工作而受到矚目,自此發展出獨樹一格的「海女文化」,「あま」也成為海女的專用詞。

 

 

 

 

 

海女13.jpg

志摩半島出土的文獻記載,彌生時代(西元前10世紀到3世紀中期)已有海人的蹤跡,但直到8世紀的文獻中出現「潛女」文字,才確定海女的存在。

隨著時間的推移,18世紀的浮世繪等繪卷中,開始出現海女的身影;據說直到現在,每年貢奉伊勢神宮的海產品,都由海女擔任捕撈的重要職責。

 

 

 

 

 

海女14.jpg

江戶時代的浮世繪作品中,所描繪的海女幾乎都是赤裸上半身潛入海底工作,一直到明治初期以前的海女,上半身幾乎都是赤裸狀態。

 

 

 

 

 

海女15.jpg

約莫在珍珠產業蓬勃發展的年代,海女捕撈珍珠貝的工作,成為許多外國遊客前來參觀的行程之一,因應大量遊客的觀賞,海女們開始穿上衣物。

明治末期到昭和初期的海女,除了貼身衣物之外,最外面會統一穿戴白色頭巾、長袍與手套,除了禦寒,還能抵禦鯊魚和其他海洋生物的攻擊。

這是海女歷史上的第一套工作制服,純白的衣物自此成為日本海女的特色;上一篇於御木本真珠島看到的海女實演秀,其衣著便是此類傳統服裝。

 御木本真珠島介紹請看:「伊勢志摩神之國度(10):三重.鳥羽:御木本真珠島之珍珠博物館&海女潛水秀」這篇

 

 

 

 

海女16.jpg

潛水服於1950年代發明後,成為現代海女最愛的服裝,禦寒功能更佳,腰間繫上5~8公斤的鉛塊可更快下沈至海底,提高水下的工作效率。

 

 

 

 

 

海女17.jpg

現代海女即使穿著潛水服,仍會另外再穿戴白衣、白頭巾,這是海女們對傳統的致敬,也是對自己身為海女的自豪。

 

 

 

 

 

海女3.jpg

日本列島18縣約有2000名海女,其中三重縣志摩半島就有647人(2018年),是日本海女最多也最集中之地,但海女漸漸高齡化,人數逐年減少中。

註:以上人數統計來自維基百科,且資料只更新到2018年。

 

 

 

 

 

海女4.jpg

志摩半島鳥羽市的海女總數約500人,南部的相差町就佔了100人,是現役海女人數最多的城鎮,當地除保留完整的海女文化,也發展出海女觀光經濟。

南北狹長的相差町,因地形限制,城鎮民居多集中在中間地帶(黃圈處),為了探訪海女文化且與海女近距離接觸,Tony特地翻山越嶺來到遙遠的相差町

 

 

 

 

 

海女5.jpg

其實前往相差町的交通方式並不難:抵達鳥羽駅(2F)先別急著出站,在近鐵側2號出口有一座空橋,通往車站北側的鳥羽巴士中心,有巴士可前往相差町

 

 

 

 

 

海女6.jpg

鳥羽巴士中心的人工售票窗口營業時間為8:30~12:00、12:30~17:10,太早來搭車的旅客,是找不到任何人可以詢問乘車資訊的。

前往相差町的乘客請在2號月台,乘坐前往國崎鳥羽市かもめバス(海鷗巴士),車次並不密集,班距也沒規則,總之看好時刻表並提前來等車就對了。

鳥羽市かもめバス時刻表:https://www.city.toba.mie.jp/soshiki/t_kanri/gyomu/doro_kotsu/kokyo_kotsu/1642.html

 

 

 

 

 

海女7.jpg

鳥羽市海鷗巴士可使用IC卡,全日本通用的IC卡都能使用,上、下車都要刷卡;投現金者於上車時要抽整理券,下車前將整理券與現金一起投入錢箱中。

使用KINTETSU RAIL PASS五日券PLUS」者,請依規定於上車時抽整理券,下車時將整理券投入錢箱中,並出示五日券背面日期給駕駛看,即可下車。

註:2024年鳥羽相差的巴士運費單趟為600日圓。

 

 

 

 

 

海女8.jpg

海鷗巴士搖搖晃晃,大約40多分鐘就來到相差町民屋聚集的中間地帶,Tony仔細看著google map,於「相差(石神さん前)」這一站下車

 

 

 

 

 

海女9.jpg

海女10.jpg

回程的巴士站牌,不在來程下車處正對面,而是在有點距離的斜對面,Tony決定先過去瞧瞧做個確認,順便將回程的巴士時刻表拍起來

來訪相差町的遊客,若無在當地過夜的計劃,請一定要記好回程巴士時間;因為地處偏遠且車次不多,一定要趕上巴士才能順利回到鳥羽市

 

 

 

 

 

海女11.jpg

相差町是一處寧靜的港口城鎮,平日街上罕有人煙,畫面中此商店與郵局的所在地,已算是町中最熱鬧的地帶,想和海女不期而遇,還得碰碰運氣。

 

 

 

 

 

海女12.jpg

先到商店裡買瓶飲料解渴,再拍拍門口的Q版海女繪畫,此地遊客並不多,Tony已規畫好很悠閒很悠閒非常悠閒的相差町漫步行程了

 

 

 

 

 

海女18.jpg

自「相差(石神さん前)」巴士站往東徒步1分鐘來到「相差海女文化資料館」,此館9:00開門並免費開放參觀,很適合做為相差町之旅的起始地點。

 

 

 

 

 

海女19.jpg

海女20.jpg           

館內大廳的照片牆,是日本各大電視台或名人,前來採訪相差町海女時所留下的紀念合照,Tony雖然都不認識,但由此可知相差町的海女真的紅遍全日本

 

 

 

 

 

海女21.jpg

這張照片是相差町罕見的家族三代海女,從祖母、媽媽到女兒都是海女。海女工作相當辛苦,年輕女孩很少願意承接此工作,各地海女人數年年減少中。

 

 

 

 

 

海女22.jpg

相差海女文化資料館展示廳空間不大,甚至還有點陽春,雖然展示物品不多,但已經很完整地呈現出海女的工作狀態與文化。

 

 

 

 

 

海女28.jpg

每個海女既是妻子也是母親,為了家族經濟孜孜不倦地工作著,即使工作艱苦、且具高度危險性,但內心仍以身為海女而驕傲。

藉由相差海女文化資料館的文物展示,可以了解相差町的生活與歷史,並體會當地海女們的活力與廣闊胸懷。

 

 

 

 

 

海女23.jpg

展廳中央的海女模型,還原海女潛入海底的狀態。海女憋一口氣的極限時間平均為50秒,在這50秒內得完成潛入海中、捕撈漁獲與浮上水面的工作。

為了在50秒內提高工作效率,海女會拉著一條有著固定重量的鉛錘,然後藉由鉛錘的重量加速帶著海女下沈,以爭取更多在海底工作的時間。

 

 

 

 

 

海女24.jpg

在鉛錘出現之前的早期,海女會在重達15公斤的石頭上打洞並綁繩子,藉由石頭的重量加速將海女帶到海底,這種石頭稱為「錨石」。

 

 

 

 

 

海女25.jpg

這款單鏡玻璃面罩,可以讓海女在海底長時間睜眼工作,增加工作效率,三重縣的海女在1878年開始使用這種面罩。

 

 

 

 

 

海女26.jpg

海女以自然的大海為勞動場所,數千年以來重視海洋環境,遵守捕撈漁獲與維護海洋資源之間的平衡規則,以確保資源永續,必對大海的恩賜心懷感謝。

 

 

 

 

 

海女27.jpg

鳥羽志摩一帶的海女,「素潛」(不靠呼吸設備)絕技由獨立女性掌握,至今仍保留其獨特的風俗和儀式,並與漁村形成共同體,成為社會重要的基石。

鳥羽・志摩の海女漁の技術」於2017年被指定為「國之重要無形民俗文化財」,並持續朝著申請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文化遺產」的道路邁進。

 

 

 

 

 

海女29.jpg

相差海女文化資料館門口有一塊Q版的打卡看板,遊客別忘了拍照留念;這裡遊客不多,Tony就能安心一人分飾兩角,忙碌自拍、自得其樂啊

 

 

 

 

 

海女30.jpg

相差海女文化資料館建築物南側有一棵約3公尺高的黑松,其枝幹先是橫向生長再往上竄生,形狀有如一條騰空而起的巨龍,而得名「昇龍之松」。

 

 

 

 

 

海女31.jpg

昇龍之松」又被稱為「開運之松」,據說只要將手放在枝幹上,就能實現願望;這種好康Tony當然不能錯過,秉持著有摸有保庇的信念,用力大摸一把

 

 

 

 

 

海女32.jpg

セーマン・ドーマン」(星滿・道滿)此二圖騰,與海女緊密相連;五星之印為「セーマン」(Seman)(星滿),格子狀之印為「ドーマン」(Dorman) (道滿)。

星滿:源自平安時代陰陽師安倍晴明的五芒星咒術符號,此圖騰可以一筆畫成,且無論從何處下筆都能回到原點,此符號在此有「平安歸來」之意。

道滿:源自平安時代法師、陰陽師蘆屋道滿,其使用的九字咒符化成縱四五横的網格,可困住妖魔鬼怪,也能抵禦其入侵,成為海女的護身圖騰。

 

 

 

 

 

 海女38.jpg

星滿・道滿」是志摩半島的海女們慣用的獨特圖騰,海女將其繡在貼身工作服上,除了護身也象徵「平安歸來」。相差町街道上也能看到此符號。

 

 

 

 

 

海女39.jpg

早期海女所使用的錨石,在相差町的巷弄中到底可見,上頭刻印著「星滿・道滿」符號,放置道路轉角處或民宅前,做為當地的守護物。

 

 

 

 

 

海女40.jpg

據說現役海女的居住處,門口都會放置「星滿・道滿」錨石;由於街上不會有海女趴趴走,因此Tony只能藉著這些屋前錨石,來粗估相差町海女數量了

 

 

 

 

 

海女33.jpg

相差海女文化資料館西北側的小徑,有一間80年歷史的古民屋所改造「海女之家 五左屋」,這是相差町唯一較具規劃性的海女紀念品店。

 

 

 

 

 

海女34.jpg

海女之家 五左屋」門口懸掛的布製招牌,底下固定用的錨石也有刻印「星滿・道滿」圖騰。

 

 

 

 

 

海女35.jpg

海女之家 五左屋」透過實體展示,介紹相差町海女們過去的生活,二樓是咖啡空間,一樓則販售海女相關的書籍與土產、紀念品。

 

 

 

 

 

海女36.jpg

貨架上也有販售刻印「星滿・道滿」的錨石,但Tony實在不想從日本扛著一顆妖獸重的石頭回家,所以就參觀參觀、開開眼界就好

 

 

 

 

 

海女37.jpg

除了錨石,店裡其他紀念品也有印製「星滿・道滿」圖騰,遊客可以在此挑選幾樣較具實用性的紀念品,回家饋贈親友。

 

相差町遊記,未完待續,「與海女近距離接觸」的目標越來越近了。

 

鳥羽市相差町相關遊記:

伊勢志摩神之國度(11):三重.鳥羽:相差町之探尋海女文化、漫步海女小鎮

伊勢志摩神之國度(12):三重.鳥羽:相差町之石神大人請實現小女子一個願望

伊勢志摩神之國度(13):三重.鳥羽:相差町之海女奶奶,多謝款待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東尼 的頭像
    東尼

    怪叔叔趴趴GO.東尼的旅遊人生

    東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