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如蛇扭曲般的堤岸延伸入海,功用與地名皆不明,一旦海水漲潮與堤岸同高,其景美得不像人間凡境,此為澎湖近年來新興的秘境,名為「天堂路」。
天堂路位在白沙鄉後寮村的後寮海灘,遼闊的沙灘中間就這麼突然出現一條水泥堤岸,一時成為網路流傳的秘境,當遊客爭相到訪朝聖,秘境就不再是秘境了。
根據在地人許耀彬先生的考查,此地原名是「後寮村東港舊碼頭」,建構年代不詳但至少有百年歷史,最初的堤岸已損壞,目前看到的堤岸是後來再修建的。
海邊這塊「後寮村東港舊碼頭修建工程」捐助芳名錄,就是當地居民捐款集資再建堤岸的紀錄,原來東港舊碼頭停的不止是小漁船,停靠的還有神明的王船。
民間信仰中,千歲爺代天巡狩遊走各府縣,之後必需返回天庭繳旨述職,而其所搭乘的千歲船(俗稱王船)就需要一處泊靠處,此為東港舊碼頭的功能之一。
然而網民取的「天堂路」地名,其意義竟無意間契合「千歲爺搭乘王船返回天庭的道路」。Tony一直以為這是在嘲諷遊客一直往海裡走去就會上天堂的嘲諷啊
話說天堂路漲潮時,若遇到海風狂吹,那可就真的很像是會把人吹到海裡的天堂路了,來到這裡遊逛,千萬要注意自身安全,以免真的上天堂了。
來到天堂路的時候,正巧遇上颳大風、起大浪,Tony一群人連站都站不穩,根本也不敢再往海裡走去,只好站上近岸的堤岸上拍拍照,就當作來朝聖過了啊
傳說中,天堂路最美的狀態是海水與堤岸同高,但真到那個狀況時,也是最危險的時刻,提醒遊客們千萬別為了拍照而枉顧生命安全。
白沙鄉範圍不大,主流景點也不多,大部份都被當成是馬公市來往西嶼的過渡地帶,但認真逛起來還是很有可看性的,這一篇Tony將會介紹三處參觀點
白沙鄉瓦硐村有一位呂溪泉先生,人稱牛車伯,2017年已屆高齡八十多歲,但仍身體硬朗且身手矯健,平時務農工作,養了兩頭有著深厚感情的老黃牛。
呂溪泉先生以前就習慣蒐集牛車,目前已擁有十幾輛牛車,牛車伯的名號由此而來,據說在古代農業社會中,擁有十幾輛牛車的人都算是好野人了。
對於擁有十幾輛牛車的事,呂溪泉先生是很低調的,而且他還很大方的在瓦硐村進行牛車體驗活動,一趟30分鐘只要50元新台幣,實在很便宜。
瓦硐村的牛車伯提供牛車載客體驗傳統農村文化,就連日本雜誌都來採訪過他,牛車伯很上道,知道Tony要來拍照,連雜誌都自己備妥了啊
和牛車伯約定在瓦硐公車站相見,這一天他剛好有客人預約要搭乘牛車,才一見面,Tony就被老黃牛突然噴射出的一大泡尿給驚嚇到了啊
(幸好偶閃得快沒被尿液賤到,牛車伯說老黃牛太緊張才會漏尿啦)
呂先生摘了墨鏡、換上鴨舌帽,帽緣下閃著忠厚老實的淳樸眼神,牛車伯不太會幫自己宣傳打廣告,所以Tony就決定幫忙宣傳他的牛車乘坐體驗活動啦
平常沒客人預約時,呂先生都在田裡工作,只有客人預約牛車體驗活動,他才會準時出現在瓦硐公車站等待客人到來,所以Tony才有緣過來湊熱鬧啦
由於牛車一次只能搭載6人,座位有限,想來體驗得事先打電話預約才行,聯絡電話:(06)9931676,牛車伯只聽得懂台語,一定要說台話才能準確預約。
牛車上空間狹小,牛車伯會在車上準備六個板凳給客人乘坐,不過Tony只是來湊熱鬧的,所以很認命的跟在牛車後面奔跑拍照,幸好牛車速度不快啊
載著墨鏡、斗笠的呂溪泉先生,操控著牛車,載著客人穿梭在鄉間小道,一牛一人與一車遊客,重現瓦硐鄉間早期的牛車風采。
搭乘牛車對現代人來說是很新鮮的體驗,30分鐘的牛車之旅,牛車伯帶著遊客圍繞瓦硐村約一圈,沿途還會講解路邊的風景、古蹟。
瓦硐村是一處純樸的農村,也非主流的旅遊路線,平日不會看到什麼外來的觀光客,但自從牛車之旅的活動開始之後,農村裡多了活力與笑聲。
當年70多歲的呂溪泉先生說,牛車體驗他要做到不能動為止,一直到2017年,Tony還能在別人的遊記裡,看到八十多歲的牛車伯載客漫遊的活力身影
通梁村的保安宮,廟前大榕樹盤根錯節,交織成巨大的頂棚,然而這一大片頂棚榕樹卻都是從一株樹頭所生成,此為澎湖著名的旅遊景點:通梁古榕。
與其說通梁古榕是一處觀光勝地,倒不如說這裡是一處信仰中心,人們來此除了來保安宮求平安之外,最主要就是為了親眼見證這一大片古榕的奇景。
通梁古榕的保安宮,建立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主祀康府王爺,是白沙鄉通梁村村民的宗教信仰中心,香火相當鼎盛。
旅行團來到此地,領隊都會講解保安宮門口石鼓的神奇功效,Tony「偷聽」多了也就記在心裡了,特別寫出來和大家分享這個石鼓的神奇之處啦
石鼓上頭綴有螺旋紋路,靠近底座處各有一頭玉兔和螃蟹,據說石鼓上的這些造型裝飾塑像都有不同的意義,祈願撫摸之後大多能實現願望。
傳說順著鼓面的螺旋由內向外摸一圈可求懷孕得子,撫摸中間的芭蕉或玉兔可求得男或得女。
(呃……友人已經自摸好幾圈了,回家不知道會不會連續生好個啊)
石鼓下方的螃蟹,據說摸了可求學業進步,有帶小朋友來的遊客,可以讓他們多摸螃蟹,據說很靈驗的。
相傳300多年前,有一廈門商船遇風浪沈沒於通梁近海,其中一株榕樹苗隨著船上物資流到岸邊,被通梁百姓拾起並栽植於保安宮前。
之後榕樹苗落土歸根,開始繁茂生衍,不畏澎湖的烈日與生長環境的嚴苛,歷經數百年歲月而長成目前多達600坪的通梁古榕。
榕樹頭就是原始的榕樹苗生長地,目前已被神格化,當地的小孩大多會帶來給古榕當義子,逢年過節還會來此祭祀樹神,而榕樹也被澎湖選為縣樹。
榕樹生長覆蓋了600多坪的樹蔭,97條氣根垂地入地繼續生長,現在看到的通梁古榕,全都是300多年前最初的那株榕樹苗開枝散葉所蔓生而成的。
更神奇的是,廟前的古榕樹只會橫向生長,長了三百多年也絕對不會高過保安宮的屋頂,榕樹神蹟在通梁村受到居民的保護與信仰,廟宇香火旺盛不絕。
不知大家有無看過榕樹垂下來的細小氣根嗎?Tony友人們環抱著的這些盤根錯節的粗大樹幹,可全都是密密麻麻的小氣根所長成的啊
炎炎夏日來到澎湖遊玩,近午時分建議可以安排來此歇涼,躲避澎湖的毒辣烈日,以免中暑而壞了遊興了。
說也奇怪,不論外頭太陽再怎麼大,Tony每次走進古榕樹蔭下就立即暑氣全消,如果再到保安宮走走,彷彿全身的氣力都瞬間回復了啊
通梁古榕林蔭下常是當地人午寐、下棋、喝茶打發時間的地方,旁邊有多間冰品店和土產店,可以讓遊客在此休憩,順便買買土產再繼續上路。
資料參考來源:「沿著菊島旅行」網站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