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首都安卡拉(Ankara)的阿塔圖克紀念館(Anitkabia),是為了紀念土耳其國父凱末爾而建立,用來感念他的西化政策帶領土耳其邁入現代化的未來。
海拔935米的安卡拉,空曠的山頂闢地建了這座大規模的金黃色建築體,阿塔圖克紀念館不只是紀念博物館,這裡也是土耳其國父凱末爾的靈寢所在。
日頭赤炎炎,山頂種了一堆無法為來訪者遮擋陽光的樹木,可憐了這些快烤熟的站崗士兵們,Tony一群人也只能忍著刺眼陽光走進這條入口步道了啊
紀念館入口的六尊人像,詮釋著各行各業對凱末爾去逝的哀傷,導遊伊凡用英文努力的導覽,不過土耳其團全被烤得有點不耐煩了。
土耳其本身的地貌景物很精彩,但凱末爾打造的西化伊斯蘭國度實在讓人大開眼界,所以Tony要真誠的簡單介紹一下凱末爾的事蹟給大家認識
------------以下是歷史課以下是歷史課以下是歷史課以下是歷史課--------------------
簡單說:土耳其這塊土地原屬於鄂圖曼帝國的版圖,但帝國卻任意割地來和他國談合作,直到一次世界大戰戰敗後,列強更是明目強膽的強佔土地。
土耳其軍官凱末爾登高一呼,發動土耳其國民運動,在土耳其獨立戰爭中收回失土,還推翻鄂圖曼帝國的統治權,正式建立土耳其共和國。
1923年,凱末爾成為土耳其共和國的第一任總統,上任後的凱末爾首先將鄂圖曼王室成員全部驅逐出境,並大刀闊斧的改革伊斯蘭國度的傳統舊制。
1.宗教革命:廢除早期伊斯蘭宗教相關的學校、法庭、政制...等舊規,重新依據西歐法典製訂新法,一舉掃除了土耳其世俗化的障礙。
2服飾革命:強制所有政府人員必須穿戴西裝與禮帽,強制所有男子必須戴禮帽,凡戴土耳其帽者將依律治罪。(這一點曾經受到議論)
3解放婦女:明文強制不准戴面紗、廢除一夫多妻、確立離婚制度,保障教育、就業、參政及財產繼承的平等權利,21歲有選舉權,30歲有被選舉權。
4文字改革:以「國際」拉丁字母取代以前使用的阿拉伯字母,試圖以新文字來削弱與割裂同鄂圖曼帝國歷史和伊斯蘭的聯繫。
------------以上是歷史課以上是歷史課以上是歷史課以上是歷史課-------------------
在軍事力量支持下,凱末爾以強制手段推行全盤西化政策,過程雖有褒有貶,但土耳其也確實以伊斯蘭國度的身份和現代化的文明西方接軌。
西化的文明帶來了進步,也帶來了商機,土耳其人總體生活水平大幅提升,現在的土耳其紙幣上印的是凱末爾的人頭像。
走在土耳其街頭,如果Tony不說明的話,光從路人的現代化流行服飾中,大家也很難分辨這裡是一處和刻板印象完全不同的伊斯蘭國度啊
回到阿塔圖克紀念館的入口,要進紀念館得先踏上這條262公尺的石獅大道,兩側共24隻西台帝國的石獅雕像,象徵著權勢和力量。
石獅大道的地磚舖設經過特別設計,來訪者必須專注著地面縫隙以免絆倒,猛一看猶如低頭默哀的崇敬姿態,這設計也極富巧思與心機。
石獅大道的站崗軍警個個英姿奐發(快曬昏了),但仍掩藏不住愛拍照的天性,看到相機對著他們拍,個個都會自動擺笑臉。
這位帥哥頻頻向Tony使目尾,暗示過去和他合照,然後就拍出這張帥哥想笑又裝嚴肅的合照啦
(這裡和台灣的忠烈祠一樣,可以和士兵合照,但不能觸摸他們喔)
穆斯塔法.凱末爾.阿塔圖克(Mustafa Kemal Atatürk)是凱末爾的全名,阿塔圖克紀念館於1953年落成後,逝世15年的凱末爾隨即遷葬此地。
阿塔圖克紀念館融合西台神殿、希臘、羅馬、拜占庭及伊斯蘭教之建築特色,為金黃色的巨大石造建築物,挑高的天頂簡單而雄偉。
空盪盪的紀念館內部莊嚴與肅穆,可以容納每天特地前來憑弔感念的人群,直至2013年來訪人數已達到108萬的紀錄。
盡頭的石棺是空的,遺體就葬在石棺底下,下方的黑色墓碑記載了凱末爾的生平,天頂的馬賽克拼磚全都是純金箔貼成的。
(歹勢蛤~偶的注意力都在上面的金箔啦,請原諒偶的膚淺啊)
紀念館內部大約10分鐘就參觀完畢,紀念館外觀兩側的巨大石雕,刻劃著凱末爾帶領百姓走向獨立的過程。
土耳其第二大城市的安卡拉,旅遊條件和資源有限,但遊客總會特地來此瞧瞧紀念館的雄偉,了解一下凱末爾為土耳其所做的貢獻。
紀念館對面的這座墓碑則是紀念土耳其第二任總統Mustafa İsmet İnönü,但Tony和他不熟,所以就自顧自的在迴廊裡乘涼了。
紀念館的地下陳列室,展示凱末爾生前用過的器物,據說還有蔣中正當年送給凱末爾的照片,有興趣的遊客可以自行買門票入內參觀。
(跟團時間有限,而且又沒人翻譯,偶當然就沒進企看啦)
阿塔圖克紀念館已經是土耳其的象徵意象之一,土耳其團路過安卡拉然後順便安排停留參觀,於是Tony就這樣收集了一處景點了
安卡拉舊名安哥拉,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歷史,十五世紀開始發展為貿易中心,安卡拉城堡(Ankara Castle)即為當時留下的古蹟。
此地曾經是絲路的必經重要驛站,古堡兼俱維安與住宿的功能,從城牆上的槍炮射口,可看出城堡自古即有的防禦功能。
石板路舖成的城內通道,剛好可容一輛計程車閃身而過,這樣的設計在於萬一敵人攻入城內,狹窄的通道可以管控敵入通過的數量。
安卡拉城堡建造在978公尺高的山上,建造的年代不明,但據說早期的羅馬、拜占庭和赫梯帝國都曾在這裡駐軍。
高約14-16公尺的城牆依山而建,包圍著安卡拉的舊城區,佔地約有43平方公里。
這種五角塔可俯瞰山下小鎮,目前安卡拉城堡還有多處遺址保存完好。
土耳其團離開阿塔圖克紀念館後,來到安卡拉城堡吃午餐,飯後順便參觀老城區的建築魅力;照片右邊的二層樓老屋已被改建成旅館。
城堡已成為觀光景點,但老城區的時空依然停留在傳統的鄂圖曼時期,婦女們抱著小孩就這樣坐在門口話家常,完全不受觀光過客的紛擾所影響。
就說土耳其人很愛拍照吧!連小孩都有受過訓練似的,一看到Tony在調整相機,小朋友立刻擺出萌翻天的可愛表情啊
(厚~那ㄟ架古椎,來~讓叔叔咬一口)
老城堡的老屋大多轉型為餐館或禮品店。Tony當時真的很想要買那面木質盾牌,後來實在是因為想不出要如何帶回國而作罷了啊
旅遊土耳其,一定會在紀念品店看到的惡魔眼飾品,Tony之後會為這些紀念品特別整理一篇介紹
木質和泥磚的老屋,成為古董商、地毯店,一些傳統的土耳其手工藝品大師仍在城內的角落繼續工作著。
(不要再誘惑偶了啊~地毯真的扛不回去啊~~~)
這位老闆原本在門口攬客,一看到Tony背著相機經過,馬上轉換拍照pose等著要拍照,然後一直關心相片好不好看,連紀念品都忘了要推銷啊
這幾個小朋友實在是太可愛,拍完照之後竟然要求立刻把相片洗出來送給他,簡直把Tony當做相片沖印店了,一整個讓人不知如何應對啊
這裡的人家很流行在窗口曬番茄乾,曬乾後加鹽醃製再上市販賣。Tony買了一小包來吃,番茄味很濃,鹽巴很鹹,吃了一片後就直接和整包說拜拜
城堡內的巷道格局狹小,不過卻拉近了左鄰右舍的感情距離,這讓熱愛八卦的土耳其婦女,更方便彼此交換情報。
(噗~偶實在服了土耳其人,每個人遇到相機都能擺出迷人的笑容啊)
跟團旅行的自由活動時間總是短暫,集合時間還沒到,這幾位團友們已經在城門口的蔭涼處欣賞城門構造順便躲太陽。
來匆匆、去匆匆,安卡拉城堡範圍實在太大,以致於無法在短時間內參觀完畢,接著Tony要和土耳其團前往博物館補充氣質,順便吹冷氣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