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湖炙熱的陽光,對觀光客而言是避之唯恐不及的猛毒,但對在地人而言卻是天賜的珍貴資源,他們善用陽光烤曬食材,發展出獨特的食物保存文化。

 

 

 

 

 

澎湖地區強勁的東北季風,造成冬季捕撈作業大受影響,早期的先民為了維持冬季糧食的無虞,利用盛夏烈陽開始曬乾魚貨,儲存食用以渡過寒冬。

 

 

 

 

 

現在的冬季已不會出現斷糧的問題,但是曬魚乾的飲食文化已悄悄的植入當地居民的生活之中,夏天來到澎湖,處處可見曬魚乾的情景。

 

 

 

 

 

不論是馬路邊,或是自家庭院,都能看到曬魚乾的陣仗,澎湖夏日的空氣中,飄散著魚腥與鹹香味,這是海島特有的人文風情。

 

 

 

 

 

丁香四破象魚臭肉等魚類是當地人最常曬的魚,但請恕Tony的辨識能力有限,因為所有的魚兒變成木乃伊之後看起來都一個樣啊

 

 

 

 

 

除了新鮮小管之外,澎湖還有販售小管乾,另有只曬過一日的一夜干,三種小管口感與乾硬度皆不同,觀光客可以挑選不同的小管產品回家當伴手禮。

 

 

 

 

 

據說七月是小管旺季,近海漁村處處可見曬小管的盛況,一字排開的小管曬架壯觀無比,這是以陽光寫日記的漁村日常。

 

 

 

 

 

但大部份的外地人通常難以忍受大範圍曬小管的腥重氣味,只是Tony至今好像還沒遇過難以忍受的海鮮腥味,所以有朝一日一定要前來赴這場曬小管盛會啊

 

 

 

 

 

想看大面積的曬魚場面,來馬公南環線201縣道上的井垵曬魚場就對了,曬魚時間一般在九點多開始,大約午後三點就會開始將魚乾收回室內。

 

 

 

 

 

井垵曬魚場有兩間海產加工廠,業者引進漁貨之後,在工廠前的大廣場上擺曬著漁貨,這裡大多以四破魚臭肉魚為主。

 

 

 

 

 

至於什麼四破魚臭肉魚(據說還有沙丁魚~昏倒)的,Tony完全分辨不出它們有何不同,所以別再多問了,湊湊熱鬧看看場面就好了

 

 

 

 

 

曬魚乾大約需要1.5~3天的日照,一般先將魚貨以鹽水煮熟之後,再鋪放於空曠處曝曬,魚乾的軟硬程度,端賴日照天數而定。

 

 

 

 

 

晴空萬里、日照強烈,曬魚場的蒙面婦女,正忙著把小魚攤在陽光下曝曬,加工廠內沒有烘乾機械器材,所有的魚乾都得按步就班的靠陽光烤曬。

 

 

 

 

 

曬魚婦女A:罔市仔,今天日頭金炎溜,魚仔卡緊擺來曝日喔~

曬魚婦女B:手腳愛卡緊咧,等魚仔擺好,差不多丟愛呷飯啊

 

 

 

 

 

日出曬魚,日落收回屋裡,這是曬魚場的日常,每一條魚乾都是工作人員以汗水換來的珍寶。

 

 

 

 

 

對部份觀光客而言,曬魚場的氣味腥了些,但這場面絕對很少見,Tony提醒路過而駐足參觀的遊客,千萬別妨礙工作人員的曬魚工作,也請勿順手牽魚

 

 

 


 

 

小管麵線是澎湖在地美食之一,可以嚐到海味的鮮甜,不過大部份的人都聚焦在小管的新鮮與美味,對於增加整體滑嫩口感的麵線,反而較少關注。

 

 

 

 

 

澎湖熱烈的陽光,是手工麵線製作的最佳環境,這項傳統技藝目前還在澎湖繼續傳承,讓手工麵線成為當地的特產之一

 

 

 

 

 

馬公市西衛里(社區)有著「澎湖麵線故鄉」之稱,這裡是各家手工麵線製作的集中區,想看手工麵線的製作過程,走一趟西衛就對了。

 

 

 

 

 

走進西衛社區看到處處都在曬麵線的場景,王家手工麵線就在西衛社區地標的後方,騎車亂逛的Tony,準備要來參觀王家手工麵線的製作了

 

 

 

 

 

一進院子(記得先跟主人打聲招呼)就看到老師父在拉麵線,一拉一甩之間漸漸將麵線拉長,從麵糰拉成細細的麵線,除了工法純熟之外,還得加上耐心與體力。

 

 

 

 

 

麵線一次不能拉扯太長,得讓麵線保持彈性,並藉著陽光曝曬定型。通常拉麵線的時間都集中在上午10:00~11:30,不過師傅清晨三點就起床揉麵糰了。

(偶綿素觀光客,只要上午來看拉麵線就好惹,別起得太早啊~)

 

 

 

 

 

杆架上掛滿一串串米白的麵線,空氣中飄散著麵粉香,百年傳承的手工麵線製作流程一點也不能馬虎,完成品的口感絕對和機器生產的不一樣。

 

 

 

 

 

趁著麵線還未定型硬化之前,得再將麵線繼續拉長。很多手工麵線工廠有提供遊客付費體驗拉麵線,純參觀的遊客請靠邊站,千萬別影響到師傅的作業。

 

 

 

 

 

只見師傅揮汗如雨,雙手將麵線一甩一拉,再一甩一拉,將麵線拉至預設的長度,細細的麵線終於成型,接著還得上架繼續曝曬。

 

 

 

 

 

麵線定型之後,裁成一段段適合包裝的長度,再捲成一綑綑繼續進行最後的曝曬階段,待完全定型乾燥之後,就可以包裝上市販售了。

 

 

 

 

 

這是手工麵線的日常,麵線師傅天天都得進行這項體力活,但是人終會衰老,手工麵線的傳承在澎湖漸漸消失,這項百年技藝尚待新生代來接手。

 

 

 


 

網路傳說澎湖202縣道靠近機場附近,有家漁夫才哥手工麵線,販售著罕見的五彩麵線,Tony特別安排前往,結果因為門面長得很低調而兩次衝過頭沒看到啊

本以為店門口是彩繪牆左邊的那座鋁門,Tony敲了半天沒人回應,正準備離開時才發現,方才停放機車的鵝黃色建築物一樓(門口有座小黑板)才是店門口啊

 

 

 

 

 

敲門進入,發現這根本只是住家,門口處很陽春的擺放一座鐵架,上面排放著一包包多種口味顏色的麵線,客人直接挑選再付錢給屋內的阿伯即可。

墨魚汁麵線線體較粗,一包120元(價格最高),其他原味、海菜、紅蘿蔔、甜菜根約60~100元,因為沒吃過所以不敢買太多,Tony挑了四包準備回家再吃吃看

(網路上都大推墨魚汁麵線,還好偶有買兩包,事後吃了真的不後悔啊)

 

 

 

 

 

漁夫才哥曬麵線的場地,在店面建築物後方的廣場,得從旁邊的小路繞到建築物後方,店裡的阿伯熱心的引導Tony一行人前來曬麵線的廣場

 

 

 

 

 

廣場上曝曬的是一般的原味麵線,這一天沒有彩色麵線 ~店家老闆才哥表示,原味麵線還是佔市場的大宗,彩色麵線市場還待開拓,所以不是天天製作。

 

 

 

 

 

這位滿身麵粉的男子就是老闆才哥,他正賣力得將麵線一遍遍的拉長,要搶在日頭旺盛時將麵線拉到固定長度並曝曬乾燥,好完成當日的交貨量。

才哥為何沒有搞一個像樣的販售店面,他說自己的客戶主要都是澎湖的餐飲店,直接送貨到店即可,而且每天忙著製作麵線,實在也沒空再分身去管理店面。

 

 

 

 

 

日曬與風吹是麵線成型的重要關鍵,製作手工麵線沒有捷徑,除了靠老天爺賞臉之外,還得靠自己親力親為,施展自上一代傳承下來的拉麵工夫。

 

 

 

 

 

才哥表示,他原本是在大陸從事貿易工作,幾年前因緣際會之下,決定放下事業返鄉接下祖父輩的手工麵線製作功夫,並在澎湖祖屋處將之發揚光大。

 

 

 

 

 

才哥很自信的表示,自己堅持最傳統的手工技藝,並將澎湖在地的海菜、墨魚汁與農作物等天然食材揉入麵糰中,開發出市場上罕見的五行麵線。

 

 

 

 

 

麵線曝曬到一個階段,就得收進屋內裁成準備包裝的長度,裁完之後還得再曝曬一次,待麵線乾燥定型之後,才能包裝販售。

目前漁夫才哥的五行麵線並未在其他土產店面鋪貨,想要購買彩色麵線只能親自來到湖西鄉的住家購買,只此一家,別無分號,品質親自管控。

 

 

 

 

 

這不是在打廣告,而是彩色麵線在澎湖實在很少見,其實Tony媽也很擔心買回去的麵線不好吃,不過事後證明,漁夫才哥的麵線實在好吃得很特別啦

 

 

 

 

 

後續:

台灣後將墨魚汁麵線下鍋,因為麵線體比較粗,得煮稍久一些(但也別煮得太爛),Tony要大推墨魚麵線,它的口感Q彈有嚼勁,完勝其他的細麵線啊~

墨魚汁麵線以乾拌的吃法最能體會其風味,加入澎湖的花枝丸、小管和海鮮XO干貝醬,Tony一不小心就嗑了三碗,事後Tony媽說後悔當初沒有多買幾包啊

 

 

 

 

 

不久之後,漁夫才哥在臉書上po出曬墨魚汁麵線的照片,店面也重新粉刷得更加顯眼了,Tony把照片抓下來和大家分享,讓大家都有緣能吃到特別的彩色麵線啦

 

 

資料參考:「沿著菊島旅行」網站

 

 

arrow
arrow

    東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