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庫縣北部內陸的出石町,早期因出石城的建設而形成繁榮的城下町,自古即有「但馬的小京都」之稱號,此地也是日本指定的「重要傳統的建物群保存地區」。
「但馬小京都」的街道保留著濃濃江戶風情,而出石城跡更是不能錯過,所以這一篇Tony要先從出石城跡開始介紹起,因為那裡的櫻花正開得粉嫩燦爛啊
但馬國(たじまのくに)是日本古代的令制國(行政區域)之一,領域大約是現在兵庫縣的北部(北近畿),出石町的「但馬小京都」稱號即是如此而來。
結束天橋立的行程,再來要前往豐岡市出石町,Tony從天橋立駅搭乘京都丹後鐵道宮豐線列車前往豐岡駅(とよおか),單程票價為1200日圓
(照片上的票價1190日圓是2017年拍攝,搭乘特急列車還需加購特急券)
本篇相關票券售價皆為2020年票價,實際票價請上官網詳查:
京都丹後鐵道官網:http://trains.willer.co.jp/ticket/faretable/
從天橋立到豐岡駅大約1小時15分的車程,JR豐岡駅為JR山陰本線與京都丹後鐵道宮豐線的交會站,可在此搭乘山陰本線前往城崎溫泉駅。
JR豐岡駅是豐岡市的主要車站,周邊有許多重要的行政與商業單位,但是遊客可不能以主流城市的繁榮程度來衡量此地的市容狀況。
車站前方的大開通是很長但冷清的商店街,想逛街的遊客直接到Aity商場即可,商場地下室超市可買到便宜又豐富的便當、熟食;商場外圍還有兩家便利商店。
JR豐岡駅東口有幾間便宜、乾淨且附早餐的飯店,Tony傍晚到達此地,規劃在車站前的飯店住宿一晚,然後隔天早上再到巴士站搭乘巴士前往出石町
JR豐岡駅東口巴士站的全但巴士可前往出石町,單趟車資約600日圓;站內的時刻表裡,黃色虛線框為前往出石的路線,每一班都能到達出石町。
標示「神」的班次,會繞到「神美地區」,搭車時間會久一些。
標示紅色「×」的班次,於週日、放假日、12/31~1/3停止營運。
標示紅色「土×」的班次,於週六、週日、放假日、12/31~1/3停止營運。
標示紅色「日」的班次,於週日、放假日、12/31~1/3營運。
標示紅色「土日」的班次,於週六、週日、放假日、12/31~1/3營運。
照片中的時刻表攝於2017年,實際時刻請詳查官網:全但巴士出石線時刻表
JR豐岡駅搭全但巴士到達出石町單趟車程約30分鐘,在「出石」這一站下車。
回程也在出石駅搭乘巴士,請先看好回程時刻表再開始旅遊行程。全但巴士出石駅距離出石城跡比較近,所以Tony的出石行程就從出石城跡開始逛起
先來簡介出石(いずし)的歷史:
神話時代:據《古事紀》記載,朝鮮的新羅王子天日槍(又名天之日矛)帶著八種寶器登陸日本獻給天皇,並移居到出石一帶發展建設,此為出石的起源傳說。
出石町北側此隅山城腳下的出石神社,是但馬地區杜格最高的神社,為但馬國一之宮,主祭神是天日槍命和八前大神,據說出石的起源點大致在此。
室町時代(1336年-1573年):山名一族以出石為根據地,出石神社北側山頂建造此隅山城,商業繁榮的盛況使得出石成為當時但馬國的中心。
江戶時代:原本南側山頂的有子山城是守護重地,當時的領主小出吉英捨棄有子山城,並於1604年在山腳下另建出石城,繼而發展成出石城下町的繁榮。
明治時代:出石城歷經小出氏、松平忠周、仙石氏的歷屆城主領導,到了明治時代頒發廢城令,出石城於1871年廢城後被拆除,只有石垣及護城河被保留下來。
出石城跡(いずしじょう)於1968年進行復原工作,復原了本丸和隅櫓,同時也新建了登城門和登城橋。
出石城跡的石垣再怎麼堅固,也擋不住石牆內熱情怒放的粉紅櫻花群,廢棄的石城在春櫻點綴之後,彷彿又重新燃起生命力。
登城橋附近已整理成登城橋河川公園,護城河畔的染井吉野櫻正盛開中。
清晨出門時還在下大雨,沒想到才抵達出石町,雨就停了,讓Tony的心情漸露微笑,接著再看到出石城跡裡的滿開櫻花,整個人差一點就嗨到飛天啦
一走進城門,七八株盛開的枝垂櫻搖曳生姿,櫻花品種之中,就屬這種優雅羞澀的枝垂櫻品種,和日本傳統建築的搭配最是對味。
早晨的出石城跡不見其他遊客,熱情綻放的櫻花顯得些許寂寥,此時Tony一見又是包場的情景,於是架起相機,開始肆無忌憚的和所有櫻花美眉合影啦
枝垂櫻與染井吉野櫻的同框,粉色與白色的花朵相映襯,淡雅和諧極富詩意。
出石城於廢城後成為荒廢遺跡,故以「出石城跡」稱之,原有的建物包括天守閣全被拆除,現在的白壁與黑瓦隅櫓(角落瞭望樓)都是1968年復原重建的。
四百多年的古城石垣,仍堅守原地,為出石城曾經繁榮一時的歷史做見證。
出石城的二之丸遺跡只剩一片空地,目前植有近百株的染井吉野櫻,春櫻盛開的時節,出石城跡則化身為出石町的賞櫻景點。
日本於2006年發表了「日本100名城」的入選名城,又於2017年發表「續日本100名城」的另外100座名城,有子山城與出石城同被列為第162號名城。
前來出石城跡參觀不需買門票,晚上若是住宿在出石,還可以來城內賞夜櫻。
出石城是梯郭式的平山城構造,如階梯般一層一層往上建構。出石城共有三層,登城門進來的廣場是第一層,再往上是二之丸,最上層則是本丸。
本丸的空地遺跡上留有一座感應殿,祭祀著早期的出石城主仙石氏之祖先權兵衛秀久(仙石秀久),據說當地名物出石蕎麥麵的發源典故與他有相關。
本丸的東隅櫓和白壁都是1968年復原重建的,面對盛開櫻花與出石城跡,Tony不由自主地感嘆,爭權奪名都是一場空,還不如好好把握短暫燦爛的櫻花期啊
所以一定要和短暫而燦爛的櫻花好好合影,為它們紀錄下這一年一度的美麗與優雅...........反正Tony就是很會找一堆理由來拍偽文青假掰照片啦
這是出石城跡的大致地理位置圖,除了出石城跡,旁邊還有諸杉神社與有子山稻荷神社可參觀,尤其是後者更是非去不可,否則出石城就白來這一趟了。
出石城跡東側的諸杉神社(もろすぎじんじゃ)創建時間不詳,西元1574年遷座於此,木造鳥居與建物頗具歷史感,主祭神多遲摩母呂須玖神是天日槍的嫡子。
諸杉神社在江戶時代受到出石城歷任城主的尊崇,城主出勤執行任務歸來後,都會來此參拜,諸杉神社於江戶時代開始被稱之為「諸杉大明神」。
緊鄰出石城跡東側石垣的階梯道,37座朱紅鳥居沿著階梯一路往上排列,於綠樹、黑石之間形成搶色而美麗的鳥居長龍,這是出石城最具特色的風景。
朱紅鳥居構成的景深視覺效果非常誘人,雖然數量不如京都伏見稻荷大社的千鳥居壯觀,但還是讓Tony在這裡心滿意足的包場過癮地猛拍個人寫真集啊
上山階梯道共有157階,向上通往頂端的有子山稻荷神社(ありこやまいなりじんじゃ),每一座朱紅鳥居都是信眾捐獻給神社的心意。
有子山稻荷神社另有「城山稻荷」的稱呼,於1604年出石城築城時就鎮座在此地,斑駁的石造鳥居與狐狸雕像佈滿青苔,幽靜的環境充滿古老的神秘。
有子山稻荷神社石造鳥居入口處,另有山路通往山頂上的有子山城跡,據說走過去大約要1小時路程,但是登山步道整備不佳,所以不建議遊客自行前往。
有子山稻荷神社是非來不可的地點,Tony虛累累地爬了157階,還一路和朱紅鳥居拍照拍不停,但最終目標就是為了眺望這個出石町的大場景啦
有子山稻荷神社的地理位置剛好就在出石城本丸跡的上方,可以俯瞰出石町全景,感受江戶時代城下町的氛圍,體驗歷任城主居高臨下的壯志胸懷。
結束出石城跡的包場賞櫻行程,該下山走進出石城下町了,遠方的鼓辰樓是城下町的顯著地標,Tony要去體會一下這「但馬小京都」到底有何魅力
出石遊記系列:
北近畿櫻花戀2017(7):兵庫.豐岡:但馬小京都之出石城跡春櫻燦爛
北近畿櫻花戀2017(8):兵庫.豐岡:但馬小京都之出石城下町散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