傑迪代1.jpg

神秘、幽黯、詭異且典雅迷人,是這座地下城瀰漫的氛圍,這是馬紮甘葡萄牙城的地下蓄水池,屬於這座小規模世界文化遺產的一部份。

 

 

 

 

 

傑迪代2.jpg

離開索維拉,沿著海岸公路一路往北,馬紮甘葡萄牙城就在傑迪代這座城市近海處,由於路途遙遠,中途會在薩非稍做停留,順便逛逛薩非老城區。

 

 

 

 

 

傑迪代3.jpg

薩非(法語Safi)摩洛哥的沙丁魚主要漁港,也有磷酸鹽、紡織品和陶器出口,於1488年~1541年間被葡萄牙帝國占領,當時是摩洛哥紡織業的中心。

薩非老城區被厚重城牆包圍在內,這是當年葡萄牙人統治期間而建造的葡萄牙堡壘與城牆,現在的薩非就是從老城區開始向外擴展的。

 

 

 

 

 

傑迪代4.jpg

西元1541年,摩洛哥人葡萄牙人手中奪回薩非,並將之發展為摩洛哥最安全和最大的海港之一,現在的薩非老城區臨海廣場,還留有幾座葡萄牙城堡。

 

 

 

 

 

傑迪代5.jpg

18世紀阿拉維王朝的蘇丹穆罕默德三世(Mohammed bin Abdallah)為了發展索維拉,禁止在摩洛哥其他港口進行貿易,從此薩非不再具有貿易主導的地位。

失去海港貿易重要地位,薩非洗盡鉛華回復小漁村原貌;即使近代的薩非已發展為人口近兩百萬的臨海城市,但老城區有如時空靜滯般,保留著原始樸實。

 

 

 

 

 

傑迪代6.jpg

陶器工藝自古以來,一直都是薩非的經濟支柱;薩菲於20世紀初更建立了一所陶藝學校,在這座城市中,已註冊和未註冊的工匠,合計有3,000名以上。

 

 

 

 

 

傑迪代7.jpg

薩非老城區更是林立著傳統陶藝作坊,街道兩旁盡是陶器商店,Tony突然聯想到了台灣新北市以陶器聞名的鶯歌老街,薩非老城區就是這樣的氛圍

 

 

 

 

 

傑迪代8.jpg

傑迪代9.jpg

大量批貨的商家,直接就在廣場上將陶器製品攤開來,琳琅滿目、五顏六色,種類多到令人目不暇給。

 

 

 

 

 

傑迪代10.jpg

除了有傳統的工藝造型,也有許多跟上時代潮流的設計作品,價格不貴,很值得遊客駐足挑選幾件當紀念品。

 

 

 

 

 

傑迪代11.jpg

想買塔吉鍋回家料理摩洛哥食譜的婆婆媽媽,也能在這裡挑選到適合的鍋具,但重點是要想辦法把鍋具弄上飛機,並平安帶回國才行。

 

 

 

 

 傑迪代12.jpg

薩非老城區不大,旅行團大約只在這裡停留半小時,雖然未採購任何陶器紀念品,但這座純樸的迷你老城區,確實也在Tony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啊

 

 

 

 

 

傑迪代13.jpg      

離開薩非,來到北側一間三星級的Hôtel L'Hippocampe享用午餐,面海的飯店走的是庭園式傳統居家風格,滿園花開和溫馨裝潢都讓人拍照拍得很過癮。

 

 

 

 

 

傑迪代14.jpg

這頓午餐除麵包、沙拉、例湯之外,前菜是四人分食一大盤的綜合海鮮,內有海膽、螃蟹、龍蝦和貝類,讓Tony邊吃邊產生痛風蠢動的幻覺啊

 

 

 

 

 

傑迪代15.jpg

綜合海鮮是前菜,煎魚才是Tony點的主菜~最後再嗑掉令人滿足的焦糖布丁,這頓午餐實在是質量很高的豐盛大餐啊

 

 

 


 


傑迪代16.jpg

行程繼續往北來到傑迪代葡萄牙於15世紀成為大航海時代最早的海上霸權;16世紀初,摩洛哥大西洋沿海的重要港口,都已被葡萄牙控制。

西元1531年,葡萄牙人卡薩布蘭加南側110公里處的馬紮甘(Mazagan)建城,後續增建厚實城牆,牆內入住上千葡萄牙人,成為名符其實的「葡萄牙城」。

 

 

 

 

 

傑迪代17.jpg

馬紮甘葡萄牙城是一座歐洲堡壘城市,面積只有6公傾,厚實城牆接四處尖角堡壘,由空中俯瞰有如一顆四角茫星,讓葡萄牙人在此駐守超過250年。

18世紀蘇丹穆罕默德三世逐一從葡萄牙手中收復失地,1769年葡萄牙人撤守馬紮甘之前將全城炸毀,結果摩洛哥人只奮回了一座廢墟。

 

 

 

 

 

傑迪代18.jpg

19世紀中葉,阿拉維王朝蘇丹阿布度拉赫曼下令重修馬紮甘,並改名傑迪代(El Jadida),此字有「新」之意,但人們仍習慣稱其為「葡萄牙城」。

英國商人與猶太人的經營之下,傑迪代發展迅速,城內建起了大清真寺,還有曼紐式風格的聖母升天教堂,人口開始溢出老城區,擴展建設為如今樣貌。

 

 

 

 

 

傑迪代20.jpg

馬紮甘葡萄牙城正中央有一座佔地47×56公尺的土黃色堡壘式建築,四個角落原本有四座圓柱型稜堡,現在只剩西南角仍完整。

 

 

 

 

 

傑迪代19.jpg

土黃色堡壘式建築的西北角,則改建成大清真寺的宣禮塔,這座上白下黃的獨特造型宣禮塔,前身可能是由一座燈塔改建的。

 

 

 

 

 

傑迪代21.jpg

土黃色堡壘式建築內部是觀光重要景點,須購票入場,一樓空間是藝文展覽場地,沿著階梯往地下室走去,就來到一座神秘幽暗的雨水地下蓄水池。

 

 

 

 

 

傑迪代22.jpg

這棟堡壘式建築原本是軍火庫,西元1642年鞏固防禦工事時,才將地下空間改建成一座雨水地下蓄水池。

 

 

 

 

 

傑迪代23.jpg

地下蓄水池為34×34公尺的空間,容量可達4000公噸,由25根柱子支撐著弧線優美的拱頂,頂部中央開了一口圓窗,讓雨水入內集聚。

 

 

 

 

 

傑迪代24.jpg

蓄水池地板的薄水層,倒映著層層疊疊的曼紐式拱頂,微弱的光線形成產生一種近似地底幽冥的氛圍,這樣的視覺效果曾吸引許多電影前來取景。

 

 

 

 

 

傑迪代25.jpg

葡萄牙於15世紀末大力擴展海權,在建築方面發展出新的獨特風格,此風格以葡萄牙國王曼紐一世來命名,「曼紐式風格」之名由此而來。

 

 

 

 

 

傑迪代26.jpg

馬紮甘葡萄牙城的地下蓄水池,優美而淒冷,空氣中瀰漫著一股靈異神秘感,Tony在裡面拍照時實在有點緊張,生怕會拍到不該出現的影像啊

 

 

 

 

 

傑迪代27.jpg

摩洛哥猶太人葡萄牙的文化在馬紮甘葡萄牙城交會,這裡是16世紀軍事防禦工事傑出的典範,更是文藝復興早期建築風格的突出例證。

西元2004年,馬紮甘葡萄牙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的名單,這是摩洛哥的第八處世界文化遺產。

 

 

 

 

 

傑迪代28.jpg

沿著城中道路朝東行,盡頭的海門是面海城牆的出入口,天空密密麻麻的海鷗飛舞,讓走上城牆的Tony萬分惶恐,深怕被鳥屎轟炸啊

 

 

 

 

 

 

傑迪代29.jpg

馬紮甘葡萄牙城的四角堡壘,由北、東、南三面城牆上的步道所連接,其中東南角的「天使堡壘」是可以俯瞰全城和港口的最高點。

 

 

 

 

 

傑迪代31.jpg

如今城牆上的天使堡壘雖已不復存在,現場陳列著幾尊鏽蝕古砲,成為當年葡萄牙人在此建立要塞的歷史見證。

 

 

 

 

 

傑迪代30.jpg

西元1491年,葡萄牙探險家達迦馬(Vascr da Cama)率領4艘船出海,沿著非洲西岸的海域前往印度,這是第一位從海路抵達印度歐洲人

自此,葡萄牙在非洲西部建立許多殖民地,摩洛哥沿岸城市幾乎都成為葡萄牙的殖民地,各處據點皆建造防禦城牆,馬紮甘葡萄牙城也是其中之一。

 

 

 

 

 

傑迪代32.jpg

傑迪代33.jpg

馬紮甘葡萄牙城同時要面對陸上與海上的威脅,厚重的堡壘與城牆是必要的防護設施,臨海的城垛就差不多有一人高。

 

 

 

 

 

傑迪代34.jpg

傑迪代35.jpg

雖是名列世界文化遺產,但或許是因為不在主流旅遊路線上,到訪的旅行團並不多,於是Tony一團人就在城牆上悠哉望海,享受寧靜午後的時光

 

 

 

 

 

傑迪代36.jpg

傑迪代40.jpg

城牆上的堡壘建築體,原本是衛兵駐守的掩護之地,現在則是旅人望海的靜謐角落。

 

 

 

 

 

傑迪代38.jpg

位於北角的聖薩巴斯丁堡壘,旁邊高聳的圓拱門牆原本是一座監獄,後來改建成猶太會所,門牆上現在仍能看到大衛之星的象徵符號。

 

 

 

 

 

傑迪代37.jpg

葡萄牙人在此留下足跡,除了彰顯馬紮甘葡萄牙城的地理位置重要性,也讓世人見證了葡萄牙人對這座城市,在建築、技術和規劃方面都體現得淋漓盡致。

 

 

 

 

 

傑迪代39.jpg

走一趟摩洛哥大西洋沿岸,見證了葡萄牙海上霸權時代的歷史,接下來Tony一團人將往北回到卡薩布蘭加,繞完摩洛哥一整圈,行程即將進入尾聲了

 

資料參考來源:林婉美著書「走入大絲路北非段-摩洛哥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東尼 的頭像
    東尼

    怪叔叔趴趴GO.東尼的旅遊人生

    東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