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燈初上,薄暮中的藍色清真寺透出莊嚴的橘紅色調,六根宣禮塔象徵地位不凡,全土耳其只有兩座清真寺有著六根宣禮塔,伊斯坦堡藍色清真寺是其中之一。

 

 

 

 

 

 

清真寺的宣禮塔/喚拜樓數量,代表該座清真寺的財富能力和地位,常見的是一根到三根,配備四根宣禮塔的建築,已經算是大型而且少見的清真寺了。

 

 

 

 

 

據說最初蘇丹王下令要建造「黃金喚禮塔」的清真寺,不料土耳其語的「黃金」和「六根」發音太相近,建築師只好遵旨蓋出這座「六根宣禮塔」的清真寺。

 

 

 

 

 

最初伊斯蘭教的聖地麥加有一座獨一無二的六塔清真寺,這是神聖地位的象徵,後來伊斯坦堡的六塔清真寺一完工,立刻惹來聖地麥加長老們的不滿。

麥加的長老們批評伊斯坦堡的蘇丹王太傲慢,蘇丹王趕緊出資為麥加建造第七根宣禮塔,維護了聖地的崇高地位,於是世界唯一的七塔清真寺就在麥加出現了。

 

 

 

 

 

藍色清真寺原名蘇丹哈麥特清真寺(Sultanahmet Camii),是蘇丹王蘇丹哈麥特於1609年下令建造的帝國清真寺,一直到1616年才正式峻工。

 

 

 

 

 

藍色清真寺是一座美麗的失誤,而且是世上最令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古蹟之一,所以Tony一群人當然得花點時間,安排進入清真寺好好的參觀參觀了

 

 

 

 

 

依照伊斯蘭教習俗,信徒得先淨身才能入寺,感謝土耳其團團友為大家示範洗腳動作,不過因為參觀遊客人數太多,已經沒有這些強制規定了。

 

 

 

 

 

         

這入寺參觀的各國遊客,從寺內的庭院一路迂迴排隊到入寺的走廊裡,大家都是要來親身體會看看這座將近四百年歷史的美麗古蹟。

 

 

 

 

 

         

入寺之前,遊客得脫鞋赤腳,以免踩髒寺內鋪著的高級地毯,還好寺方貼心的提供塑膠袋裝鞋子,加上出口在另外一頭,所以只好全程拎著鞋子參觀。

 

 

 

 

 

  

因為開放觀光所以女性不能進清真寺的規定也解禁了,但入寺的穿著還是有嚴格規定,像左邊照片的大姐就是因為穿著短袖,所以必須包覆圍巾才能入寺。

 

 

 

 

 

         

結果Tony竟然也被攔下來,因為男人穿著短褲也被被寺方覺得不莊重,所以只好打包下身才能入寺,這感覺很像穿著裙子而且還行動不便啊

 

 

 

 

 

 

         

「哇~~~」是每個人進入藍色清真寺的雖一讚嘆詞,四根直徑5公尺的大圓柱支撐整座圓形穹頂,Tony除了不間斷的「哇~~~」之外,脖子也好酸啊

 

 

 

 

 

         

中央穹頂直徑27.5公尺,高43公尺,四周向外擴散分佈三十幾個較小的半圓穹頂,挑高的空間展現大氣度,空間中隱含一股清靈的肅穆氣氛。

 

 

 

 

 

         

藍色清真寺的內部實在很難全部入鏡,Tony的超廣角鏡頭也只能勉強拍到局部,而且整個人直接仰躺在地下往上拍,為了拍照完全不顧形象了啊

 

 

 

 

 

兩萬多片的藍色彩釉瓷磚鑲嵌寺內,透過圓頂及四周260多扇寬大的窗戶採光,將內部襯得藍光閃爍,藍色清真寺的名字就是由此而來。

 

 

 

 

 

藍色陶瓷磚有超過五十種的鬱金香花紋,搭配其他花卉、星辰和可蘭經的繁複壁畫,彷彿有生命一般,向下延伸爬滿寺內空間,讓內部顯得優雅平和。

 

 

 

 

 

 

這片鋪滿寺內整片地面的地毯,是伊索匹亞進貢的羊毛織品,不僅圖紋連續不中斷,就連地毯之間的接駁處都看不見,簡直就像一體成型的超巨型地毯。

 

 

 

 

 

 

正中央支柱旁有一座美輪美奐的講道壇,每逢星期五午間及宗教節日,阿訇(清真寺長老)會站在講道壇上講道,寺內被設計成再怎麼擁擠都能看到講道壇。

 

 

 

 

 

這是清真寺裡用來輔助照明的吊燈,古典吊燈點亮之後的清真寺,瀰漫溫暖而撫慰人心的寧靜色調與氛圍。

 

 

 

 

 

黑底金字的阿拉伯文牌匾,寫有哈里發(先知穆罕默德的繼承者)的名字及古蘭經經文,象徵藍色清真寺的崇高地位。

 

 

 

 

 

         

藍底金字的阿拉伯經文一路從圓頂開始爬滿寺院空間,密密麻麻的經文圖紋,在Tony這個來看熱鬧外行人眼裡,簡直就和藝術創作沒什麼兩樣啊

 

 

 

 

 

         

就算藍色清真寺再怎麼難拍,Tony也要想盡辦法來張合照啦,這時候只好委屈團友也平躺在地毯上,以高難度動作幫忙按快門完成這張紀念性的作品了

 

 

 

 

 

         

遊客如潮浪般一波波湧進清真寺裡,稍做停留可得忍受空氣間的煩悶異味,不過土耳其團的停留時間有限,趕緊從側門離開前往其他景點參觀了。

 

 

 

 

 

藍色清真寺正門前的廣場,原是君士坦丁競技場(Hippodrome of Constantinople),是羅馬時代用來進行賽馬和戰車對戰以娛樂市民的場所。

君士坦丁競技場長約450公尺,寬約130公尺,可容納10萬人。君士坦丁堡於西元1024年遭到第四次十次軍東征軍的洗劫,競技場也跟著被摧殘而成為廢墟。

 

 

 

 

 

競技場遺址殘留的物品不多,原本還有一座鎏金青銅駟馬雕像,也被搶去裝在威尼斯聖馬可教堂立面上,剛好Tony在威尼斯有拍過照啦

(威尼斯篇請看「前進義大利(4):威尼斯.水都邁步走)

 

 

 

 

 

         

圖特摩斯三世方尖碑(The obelisk of Pharaoh Thutmose III)是西元前1490年埃及法老圖特摩斯三世在位時期的作品,這根3500年歷史的花崗岩狀態依舊良好。

 

 

 

 

 

  

方尖碑原本豎立在埃及路克索卡納克神殿內,西元390年羅馬皇帝狄奧多西將之運回君士坦丁堡,豎立在競技場內而成為裝飾品。

 

 

 

 

 

 

圖特摩斯三世方尖碑原先有30公尺長,但在運送遷移的過程中受到損壞,現在只剩下大約20公尺,基座刻劃著當年狄奧多西大帝參與奠基的盛事。

 

 

 

 

 

         

被方尖碑深深的吸引,Tony決心要走一趟埃及親身體驗這個古文明的神秘魅力,於是不久後就再度出發前往埃及了,但那是後話了

 

 

 

 

 

         

這根破損的青銅麻花棒來頭可不小,原本它的樣子是三條蛇纏繞的銅蛇柱,三座蛇頭支撐起一個金碗,是希臘德爾菲阿波羅神殿中的三腳祭壇。

西元前5世紀,希臘人普拉提亞戰爭中大敗波斯,為了慶祝這場戰役,而將擄獲的兵器溶鑄成三條蛇纏繞的銅蛇祭壇,上面還有有31個希臘參戰城邦的名字。

 

 

 

 

 

 

西元324年,君士坦丁大帝將三腳銅蛇祭壇從希臘搬來君士坦丁堡裝飾競技場,但後來第四次十字軍東征時,蛇頭上的金碗也被洗劫走了。

土耳其的繪畫作品中可以看到,1582年鄂圖曼帝國蘇丹的儀仗隊經過賽馬場時,當時青銅蛇柱上頭還有三個蛇頭存在著。

 

 

 

 

 

         

八公尺柱頂的3個蛇頭一直存在到17世紀末,但不知何時被破壞摧毀,如今只剩下一個蛇頭的殘餘部份在伊斯坦堡考古博物館展示著。

 

 

 

 

 

         

鄂圖曼土耳其人於1453年入駐君士坦丁堡,競技場原址被改名為蘇丹哈麥特廣場(Sultanahmet Meydanı),廣場上那根不怎麼美觀的君士坦丁紀念碑也不簡單。

 

 

 

 

 

         

西元10世紀君士坦丁七世下令修建這座紀念碑,高32公尺的紀念碑原先外表裝飾著鍍金銅牌,頂端還有一顆球,但最後也全被東征的十字軍給洗劫拔除。

 

 

 

 

 

         

很難想像這根殘缺石柱原本金碧輝煌的模様,當年十字軍在君士坦丁堡應該A走不少財寶,讓Tony閒來無時事就在幻想著要穿越時空去加入十字軍行列啦

 

 

 

 

 

         

蘇丹哈麥特廣場北側的優雅拜占庭八角亭其實是一座德國噴泉,這是西元1900年德國皇帝威廉二世造訪伊斯坦堡之後,送給伊斯坦堡的紀念品。

 

 

 

 

 

德國噴泉的建材由大理石組成,於1898年先在德國建造,然後再一片一片的從德國運送到伊斯坦堡來組裝。

 

 

 

 

 

         

名為噴泉但完全不噴水,八角形穹頂由八根大理石柱支撐,穹頂內部佈滿金色馬賽克拼貼磚,要不是穹頂太高了,看到目瞪口呆的Tony肯定會摸幾下的啊

 

 

 

 

 

雖然噴泉不噴水,但建物外圍設有幾個水龍頭,許多民眾都會來這裡汲水。

 

 

 

 

 

還好來伊斯坦堡有進入藍色清真寺參觀,因為之後Tony再到其他伊斯蘭國家參觀之後,就再也看不到任何和藍色清真寺一樣美麗的清真寺了啊

 

 

 

 

 

註:對君士坦丁競技場的復原動畫有興趣者請點這裡

 

 

 

 

 

 

arrow
arrow

    東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