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查查省的首都瓦查查(Ouarzazate)市,以電影工業和世界接軌,市區設有多家製片廠,其中的亞特拉斯製片廠(Atlas Studios)是觀光旅遊受歡迎的景點之一。
城堡造型的亞特拉斯製片廠佔地超過11公頃,單以面積而言,是世界上最大的製片廠,廠區內還另設名為「奧斯卡」的觀光飯店。
瓦查查市距離艾本哈杜城寨約半小時車程,素有「沙漠之門」稱號,不但是重要的駐防要塞,也是摩洛哥東南方的行政中心,與對西非內陸貿易的關口。
法國盧米埃兄弟是電影和電影放映機的發明人,1895年發表了全世界第一部以每秒16格拍攝的電影;1879年首度來到瓦查查拍攝「摩洛哥牡羊人」電影。
此後外國電影陸續來到瓦查查拍攝,1962年「阿拉伯的勞倫斯」到此附近拍攝之後,再度引燃國際電影業對摩洛哥的興趣,計有近百部電影到摩洛哥取景。
亞特拉斯製片廠已是遊客前來瓦查查觀光時必訪的景點之一,光是入口城牆矗立的巨大的埃及人像,就已經讓Tony一群人拍到忘我了啊
在亞特拉斯片廠附近的沙漠與荒野中,還保留著多處大型佈景(如古代古殿、羅馬城市等),成為全世界影迷們朝聖的景點之一。
這趟旅行主要是以參觀亞特拉斯片廠為主,只是到訪這日,片廠內部正在進行拍攝作業,遊客只能在公共展示區活動,大黑門之內的片廠內部禁止進入。
因為無法參觀片廠內部,所以只好把幾位在公共區域休息待命的臨演找來合影,Tony看得出這些菜菜的臨演,外表還是很清澀啊
臨演們賣力配合遊客拍照,或許他們壓根從沒想過,竟然會被一群黃種人搶著要合影拍照。
瓦查查周邊的荒漠地景,能夠拍出逼真的大場面,是許多史詩電影最佳取景處。亞特拉斯製片廠的電影展示館,就展示了許多在當地拍攝的電影海報。
亞特拉斯製片廠創立於1983年,由於瓦查查可靠的天氣條件,與自然地景適合模擬許多國家的自然環境,至今已出品了十多部電視、電影作品。
展示館的電影海報,Tony倒是看過幾部作品,不過因為太融入劇情裡了,觀影當時實在沒有特別去留意戲中的拍攝背景啊
亞特拉斯製片廠的作品計有:尼羅河寶石、007:黎明生機、阿拉丁(迪士尼)、神鬼傳奇、神鬼戰士、王者天下、冰與火之歌:權力遊戲、越獄……等。
不能進入片廠內部和電影佈景合影實在有點可惜,亞特拉斯製片廠只能是Tony到此一遊的景點而已,至於電影中的經典場景就讓它繼續留存心中吧
除了亞特拉斯製片廠,還有CLA、Cinecitta等多家大小片廠林立,瓦查查市區另有電影博物館,其對面的陶里爾特堡也是知名的電影拍攝地點之一。
瓦查查的居民以柏柏人為多數,這座陶里爾特堡(Kasbah Taourirt )就是17世紀時當地強大的伊姆茲瓦恩家族所建造,是一座柏柏人的堡壘型住宅區。
夯土和泥磚製成的建築結構,主體共有三層,除了大型矩形塔樓之外,迷宮似的巷弄緊臨許多民宅,神鬼戰士、波斯王子等電影都來這裡取過景。
法國殖民期間駐軍瓦查查時,就曾以陶里爾特堡鞏固周邊河谷的軍防;法國結束殖民統治之後,土堡被任意佔用並開始腐爛。
直到1990年代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協助下才得以修復,現在做為歷史景點開放給遊客參觀,不過得收門票,參觀時最好有專人導覽才不會淪為走馬看花。
事實上Tony一群人只是來陶里爾特堡對面公廁解放而已,行程並未安排入內參觀,但因為看到橘粉色的土堡很漂亮,所以大家就順便拍照留念啦
城堡造型的柏柏宮(Berber Palace)飯店是瓦查查的5星級飯店,也是旅行社安排入住的地方,飯店大廳寬廣而氣派,Tony自進入大廳就拍照拍不停啊
瓦查查是摩洛哥最國際化的電影重鎮,柏柏宮飯店經常接待國際電影大亨與巨星,內部陳列許多電影中露過面的道具,因此也成為觀光景點之一。
掛滿壁面的電影海報,紀錄著瓦查查的電影史,Tony才不管有沒有看過這些電影,總之先拍了再說,沒想到在飯店住一晚也能拍得如此虛累累啊
看看庭園中的氣派造景,愜意的露天咖啡座和浪漫的星光游泳池,只可惜三月天的夜晚風大太寒冷,Tony只好包緊緊拍完照然後快快躲進室內啊
房間裡有小客廳,浴廁乾濕分離,五星級飯店的房間雖然沒有想像中的奢華,但兩個人的活動空間剛剛好,並不會太擁擠。
晚餐就在柏柏宮飯店裡使用,餐廳的空間很寬廣,採取自助式取餐,菜色多到讓小鳥胃的Tony看到傻眼,不知該從何下手才好啊
竟然看到豬肉?!在穆斯林國家的飯店裡竟然出現豬肉,頓時成為大家的注目焦點,領隊解釋因為這間是國際化的飯店,所以才有豬肉的菜色。
幸好有事先看到甜點區,所以就刻意不吃太多正餐,因為小鳥胃的Tony還得在肚子裡留一些空間,來裝這些美味的蛋糕和水果派啦
一夜好眠,醒來就得面臨澎派的早餐,感覺前夜的晚餐還沒消化完全,所以Tony只好勉強吃完一輪,然後休息作罷了
結束瓦查查的旅遊行程,驅車駛上荒原公路準備,朝著前方白雪覆頂的高亞特拉斯山前進。
聽說要翻越高山,又聽說山路會彎來又彎去,Tony早早就吞了一顆避暈藥,準備迎接近百個轉彎點的高山公路
從瓦查查前往馬拉喀什,穿越高亞特拉斯山是最短的距離,中途將會經過一處名為提齊伊斯卡的隘口。
1912年法國平定摩洛哥,鑑於東南部戰略地位重要,開闢一條現代化公路穿越高亞特拉斯山,這段連接馬拉喀什與瓦查查的200公里公路完成於1936年。
很愛暈車的Tony,在山腳路口就趕緊閉眼躺平順便補個眠,車行山間公路彎來又彎去,又不時聽到隊友們的陣陣驚呼,立馬睜眼就看到了這樣的畫面啊
這條好幾個180度大轉彎的山間公路,就這樣帶著車輛慢慢的爬昇到高亞特拉斯山的山頂,山頂的殘雪就近在眼前。
亞特拉斯山脈總長2500公里,高亞特拉斯山脈是其中最高的一段,每年降雪長達5個月,是北非最雄偉的高山。
在山間公路還未修通之前的古代,駱駝商隊自撒哈拉帶著奴隸、鹽、黃金、象牙等貨物,翻越高亞特拉斯山脈,通過三個隘口前往馬拉喀什進行貿易。
山間公路113公里處,是北非最高的隘口-提齊伊斯卡(Tizi n'Tichka),意即「艱難的山口」,千年來控制著撒哈拉通往馬拉喀什平原的咽喉。
提齊伊斯卡此處隘口現今是個觀光景點,實質的關口控制功能已不明顯,此處設有公廁與商店,來到此地的遊覽車多會在此短暫停留。
提齊伊斯卡設有一座土堡造型的標誌點,上頭掛著告示牌,寫著提齊伊斯卡的法語「Col du Tichka」和海拔2260公尺,是拍照打卡不能錯過的標誌。
高亞特拉斯山的雪景雖然壯麗,但戶外接近零度的氣溫實在讓Tony受不了,拍完照趕緊躲回車上吹暖氣啊
一日之間上山下車經歷零度到近三十度的溫差,實是難得的體驗。望著窗外彎曲山路,Tony趕緊閉目養神,期待在馬拉喀什甦醒時繼續當一尾活龍啦
資料參考來源:林婉美著書「走入大絲路北非段-摩洛哥」
瓦查查相關遊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