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式鐵樓、白色塔身,洋式燈塔襯著藍天白雲,在熱情的陽光遍灑下映出歐式地中海的異國風情,西嶼燈塔(又名漁翁島燈塔)成為澎湖美麗的象徵地標之一。

 

 

 

 

 

西嶼早期又名漁翁島,葡萄牙、荷蘭、日本在早期的軍事地圖上,皆以「漁翁島」之名來標示西嶼的位置,西嶼燈塔可以說是台灣地區最早的洋式燈塔。

1778年(清朝)始建燈塔,當時為一座七級石塔,名為「西嶼塔燈」;

1875年將燈塔改建為洋式構造,並命名為「漁翁島燈塔」;

1985年將燈塔列名為二級古蹟時,順應民情的建議,正名為「西嶼燈塔」。

 

 

 

 

 

漁翁島燈塔座落於西嶼西南端,此區的海域乃澎湖傳統海流湍急的海域,也是西嶼漁船前往南方漁場必經的水道,燈塔於百年前就開始擔任重要的指引功能。

 

 

 

 

 

西嶼西南端為外垵村的範圍,沿著203縣道經過西台古堡之後,右轉小路來到外垵村北方的高地草原,再往西走到盡頭便是西嶼燈塔的所在地。

 (後面介紹的景點都在這張地圖上面,大家再看地圖對照蛤~)

 

 

 

 

 

外垵草原往西走到盡頭並不是西嶼燈塔,而是會看到一座軍營,遊客得在軍營外停車,然後步行穿過軍營中間的道路,然後盡頭處才是西嶼燈塔的所在地。

 

 

 

 

 

西嶼燈塔星期一不開放,遊客得記好時間以免撲空。其他開放日早上9:00開門,夏令時間(4月至10月底)18:00關門,冬令時間(11月至3月底)17:00關門。

 

 

 

 

 

陽光無雲的晴天,照得西嶼燈塔(漁翁島燈塔)一片雪白,難怪此地會成為到訪澎湖必遊的景點;門口粉紅色幸福郵筒是近年設置的,更增添此地的旅遊話題。

 

 

 

 

 

西嶼燈塔塔高11公尺,底部直徑約2.5公尺,塔身向上微微內收。上層為圓拱型鑄鐵燈罩及風標,極簡的純黑與純白,構成亮眼的地標景物。

 

 

 

 

 

燈塔庭院北側的這一排石砌平房,內部為燈塔文物陳列館,遊客可以入內參觀,了解西嶼燈塔的歷史,順便在這處毫無遮蔽物的地方躲躲太陽。

 

 

 

 

 

庭院中的「西嶼塔燈碑記」,記載了西嶼燈塔的始建緣由。另一側有三座鑄鐵霧砲,這是當海面能見度極差的時候,發射霧砲可以用來警告船隻。

 

 

 

 

 

先來看看燈塔和軍營的相對位置,由於軍事雷達站位處燈塔的東側,上午的陽光由東往西照,遊客站在燈塔的東側順著光線往西拍攝燈塔,效果會最佳。

 

 

 

 

 

下午的陽光轉成西照,如果午後順光往東拍燈塔,連帶的後面的軍營絕對避不開,想要避開軍營也一定只會拍到一堆黑黑的逆光照片。

 

 

 

 

 

這是上午順光由東往西拍攝的照片,拍出了背景乾淨的美麗照片。所以Tony建議旅遊西嶼時,行程規劃方面,西嶼燈塔一定要排在上午的時間。

(如果當天是沒有太陽的陰天,則上下午時間都適合)

 

 

 

 

 

西嶼燈塔和軍營的外圍,是一大片外垵草原,這裡也是當地牧人放養牛群的地方。草原近西側懸崖處是觀賞西嶼落日的最佳場所,但要注意自身安全。

(如果通往西側懸崖的方向已經圍上鐵絲網,那就別再過去了)

 

 

 

 

 

偶有牛隻遊逛過馬路,騎車經過外垵草原的遊客,請放慢車速,切忌驚嚇到牛隻。

 

 

 

 

 

澎湖的土壤不利耕作,更沒有營養的牧草餵養牛隻,於是便將牛群趕至草原任其覓食,這些放養的牛隻,未來都會成為澎湖當地肉類食品的來源之一。

 

 

 

 

 

一望無盡的外垵草原,成群的牛隻悠閒的啃食青草,看守牛隻的老伯席地而坐、怡然自得。

 

 

 

 

 

偶爾會看到母牛帶著小牛在草原上覓食,Tony提醒大家千萬別輕易接近小牛,以免惹怒母牛而遭到攻擊;想和牛隻近距離接觸,也得先徵詢牧人的同意

 

 

 

 

 

外垵草原的窪地裡有一座巨大的西嶼餌砲,水泥材質的砲台並無實際攻擊作用,此為二次大戰期間日本駐守澎湖時所建造,其目的在欺騙空中的敵軍戰鬥機。

 

 

 

 

 

從衛星地圖的俯瞰角度來看,敵軍戰鬥機於空中看到這座大砲,必定會成為轟炸的首要目標,餌砲的功用就是讓敵軍投炸彈於此,達到消耗炸彈的功用。

 

 

 

 

 

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駐守澎湖的日軍發動太平洋戰爭,敵軍(美軍)經常開著戰鬥機前來,這座餌砲就是要吸引敵機轟炸,避免重要的軍事設施被破壞。

 

 

 

 

 

西嶼餌砲的龐大,讓成人對比之下有如螞蟻。Tony於2008年來訪時,此地仍是一片荒涼無人管理,但現在已規劃為觀光景區,應該就不能讓遊客任意攀爬了

 

 

 

 

 

外垵草原靠近外垵村的懸崖邊,三座圓錐石塔為一組的三仙塔,立於高處遙望守護著底下的外垵村,石塔高約2公尺,直徑1公尺,有著鎮煞驅邪的作用。

 

 

 

 

 

早期外垵村的男人,出海討生活經常發生船難,導致男性壽命遠比女性短,當地居民都認為是聚落東面山頭的山脈地形走勢不佳,影響村內風水所致。

 

 

 

 

 

於是村民求助於溫王宮王爺的神旨,於東方向海延伸的山頂興建三仙塔,藉以延長男性的壽命,讓村內的夫妻均能雙雙白頭偕老。

 

 

 

 

 

在臺灣及福建閩南地區有許多的「王爺廟」(代天府),其主祀為王爺(統稱為千歲),在澎湖地區除了媽祖之外,王爺廟是最普遍且數量最多的信仰。

王爺一般只稱姓氏,有上百餘種姓氏,稱為「某府千歲」(某府王爺),下凡巡察人間、獎善懲惡、為百姓驅除瘟疫與魑魅等,此即所謂之「代天巡狩」。

 

 

 

 

 

三仙塔其中間塔身正面內崁一塊玄武岩符咒碑「玉皇大帝令.溫府王爺添丁進財合境平安」,這是村民在劣境中的光明,也是對窮山惡水不服輸的抵抗。

 

 

 

 

 

三仙塔的位置居高臨下,是俯瞰整個外垵村的最佳地點,遊客前來此地望村、看海、聽浪濤,一定要注意自身安全,懸崖地勢危險千萬勿過於靠近。

 

 

 


 

位於外垵村入口處的「漁村川菜活海鮮」,號稱是網路名店,但事實上卻是內行的在地人最愛的海鮮餐廳。

 

 

 

 

 

餐廳的位置就在漁港旁邊,從203縣道進入外垵村,看到漁港就會看到餐廳。要不是有澎湖友人的帶領,Tony路過外垵村多次也不會走進這家餐廳啊

 

 

 

 

 

這張是餐廳的菜單,但純為參考用,一進門就是生鮮存放池,在地人會在這裡和老闆溝通海鮮食材的料理方式,點好菜之後再進入餐廳就座等上菜。

 

 

 

 

 

餐廳裡面的空間不大,大約只有四張10人圓桌,來這裡的客人大多是自由行的老顧客,很少看到團客,不確定有沒有座位的遊客可以先打電話來預約。

 

 

 

 

 

澎湖友人點的海鮮大餐真的是令人驚豔啊,這一盤水煮鮮蚵,沒有多餘的佐料(有附沾醬),直接品嚐鮮蚵的海味,直叫Tony噴鼻血也不後悔啊

 

 

 

 

 

這是水煮鐘螺,手掌大的螺殼掏出來的螺肉其實並不大,據說鐘螺數量不多且價格不便宜,所以大概只能一人點一顆來嚐鮮。

 

 

 

 

 

這道汆燙鮮蝦,燙完的鮮蝦再拌些蒜片、辣椒、蔥段,一整個美味到Tony的心坎裡了啊

 

 

 

 

 

再來是涼拌小卷(小管),小卷水煮後直接上桌,沾點美乃滋或醬油就是一道美味的海鮮料理,果然海鮮食材還是直接水煮汆燙才能保留最原始的海味。

 

 

 

 

 

吃海鮮大多會點一盤海膽炒蛋,不過Tony對於躲在炒蛋裡的海膽實在沒什麼深刻印象,因為海膽炒成細末且吃不出味道,真覺得這些海膽都白犠牲了啊

 

 

 

 

 

炒澎湖絲瓜也是澎湖地道的美味,而且只有澎湖才能吃得到。

 

 

 

 

 

這道酸菜魚真令人驚豔不已,以澎湖當地醃製的酸菜,為整盤料理帶來酸辣的美味,感覺澎湖酸菜才是主角~Tony從此就愛上澎湖酸菜了啊

 

 

 

 

 

再來盤金瓜炒米粉、海菜蛋花湯,又點了一盤炒飯,滿滿一桌海鮮餐大概才兩千元台幣,價錢公道又實惠,四人吃到狂打嗝,Tony下回還要再回來光顧啦

 

 

 

資料參考來源:「沿著菊島旅行」網站

 

 

 

arrow
arrow

    東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