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宮1.jpg

神宮」(じんぐう)是伊勢神宮的正式名稱,僅此二字也是日本獨一無二;但為了與其他命名「OO神宮」的祭祀場所做區分,故加上地名伊勢」(いせ)

 

 

 

 

 

內宮2.jpg

日本神話中,天照大神高天原(天神居地)的統治者,日本首代天皇神武天皇更是其在人間的後裔,天照大御神被尊為日本皇室始祖,從此供奉於皇宮中。

第十代崇神天皇因畏懼神威,將天照大御神遷出宮外;第十一代垂仁天皇的女兒倭姬命,為了幫天照大御神尋找固定住所,開始了全國探查之巡旅。

倭姬命來到伊勢國,得到天照大御神的神諭表示喜歡該地環境,倭姫命遂在五十鈴川畔興建神宮供奉天照大御神,時值垂仁天皇26年(西元4年)。

 

 

 

 

 

內宮3.jpg

伊勢神宮由內宮(皇大神宮)和外宮(豐受大神宮)為主的大小共125座社宮所組成,分佈範圍廣闊,還有大半的原始森林,面積相當於法國巴黎市中心。

內宮供奉天照大御神,又稱皇大神宮;外宮供奉的豐受大御神,又稱豐受大神宮,外宮的建立,是為了讓豐受大御神負責料理天照大御神的日常飯食。

 

 

 

 

  

內宮4.jpg

JR伊勢市駅徒步到外宮大約6分鐘;但內、外宮相隔六公里,徒步來往兩地可能會昏倒在路邊,所以Tony建議,搭乘內、外宮循環公車最方便

三重交通的51和55路線是內、外宮循環公車,可在JR伊勢市駅前方10號巴士搭乘,正常時段每小時約有4~6班車,往來內、外宮可多加利用。

 

 

 

 

 

內宮5.jpg

KINTETSU RAIL PASS五日券PLUS可搭乘三重交通巴士。前門上車的車型,直接出示周遊券背面日期給駕駛看;後門上車的車型,記得要抽整理券。

其實三重交通的51和55路線皆在KINTETSU RAIL PASS五日券PLUS的使用範圍內,Tony也不解為何要另外抽整理券,但既然官網內文有寫,照做便是

 

 

 

 

 

內宮7.jpg

搭乘51和55路線公車,約12分鐘車程在內宮前駅下車,此地離內宮入口很近;回程往外宮或JR伊勢市駅的公車,也在此處搭乘,不須走到對街。

 

 

 

 

 

內宮6.jpg

內宮前駅徒歩2分鐘就到達內宮入口。從地圖可看到,內宮建在大片原始森林之中,令整片森林彷彿充滿神靈的能量聖地。

 

 

 

 

 

內宮17.jpg       

伊勢神宮全域建築,每隔20年會使用新的木材,依照原型在隔壁相同大小的空地上(古殿地)進行重建,每次須花費8年時間,稱為「式年遷宮」。

藉由20年一次的遷宮與重建過程,來保持傳統建築技術或工藝,神宮也能保持年輕,在日文中稱為「常若」。原來所使用過的木材會重複利用至其他設施。

第一次式年遷宮,據說始於距今1300年前的持統天皇時代(西元690年),而最近一次的遷宮於2013年舉行,此為第62次式年遷宮

 

 

 

 

 

內宮16.jpg

伊勢神宮正式的參拜順序,是先外宮、再內宮。但Tony想將伊勢神宮做系統性的介紹,所以就依主、次順序,先從供奉天照大御神的內宮開始介紹

 

 

 

 

 

內宮8.jpg

內宮9.jpg

內宮入口是一座簡樸的木造鳥居,建材來自式年遷宮後,使用過的建築木料重複利用;鳥居後面是宇治橋象徵人界和神界的連結處

宇治橋橋面分為兩邊,行人須靠右邊走;注意看照片左側那群人,伸手摸的那顆擬寶珠,參拜結束的回程記得也要跟著摸一把,原因於文末會再介紹。

註:擬寶珠是日本傳統建築物的裝飾,用於寺院神社柱頭。

 

 

 

 

 

內宮14.jpg

入口處立有告示牌,提醒來訪者:勿取走神域內的鳥、魚、木、石;勿吸煙;勿帶寵物;勿走進參道之外的區域。

 

 

 

 

 

內宮10.jpg

內宮11.jpg

宇治橋長101.8m、寬8.4m,為傳統的日本橋樑建築樣式,橋面和欄杆為檜木材質,橋墩由防水櫸木製成。

通過宇治橋即象徵正式進入內宮神域,每年有超過500萬人次往返其上。作為式年遷宮的一部份,宇治橋也是每20年會重建一次。

 

 

 

 

 

內宮12.jpg

下的五十鈴川發源於伊勢市的南邊,傳說當時倭姬命天照大御神尋找定居處時,在五十鈴川畔洗淨了衣服下擺的污垢,因此又稱為「御裳濯川」。

 

 

 

 

 

內宮13.jpg

五十鈴川河中有一排木柱架,在日文中稱為「木除杭」,功用在防止河流暴漲時,順流而下的流木會撞壞橋體,木除杭設置之處是五十鈴川的上游處。

 

 

 

 

 

內宮19.jpg

通過宇治橋,沿著參拜方向前進不久,於五十鈴川畔有一處舖著石板階梯的御手洗場,信眾入宮參拜之前,都會在這裡洗手,象徵淨化身心。

 

 

 

 

 

內宮20.jpg

古代日本人祭拜神明前,多會使用河川、瀑布等流動之水來淨身,後來因為河川汙染與衛生的種種原因,神社開始設置手水舍,讓參拜者洗手漱口。

清澈的五十鈴川,自古被視為具淨化能力的神聖之川,至今仍是伊勢神宮的淨身之水;御手洗場旁邊也有設置大型手水舍,讓參訪者於淨身時有其他選擇。

 

 

 

 

 

內宮21.jpg

伊勢神宮當然也得入境隨俗,讓五十鈴川淨化身心啊~但Tony建議大家,象徵性地以手掬水淨身即可,基於衛生考量,就別把河水放進嘴裡漱口了

 

 

 

 

 

內宮22.jpg

五十鈴川御手洗場旁的瀧祭神,是掌管五十鈴川的水神,雖然沒有神社建築,僅有大門與木牆的簡樸設計,但所有祭典儀式和規格都比照其他別宮。

 

 

 

 

 

內宮15.jpg

順帶一提,神域全境道路皆舖滿碎石,遊客千萬別穿高跟鞋,或鞋底容易卡碎石的鞋子;Tony的鞋底因為卡滿碎石,只好一直停下腳步來摳掉碎石啊

神社境內鋪設的碎石子,有除穢淨化的象往作用,參拜者踏過碎石子地的同時,也淨化了身心靈。

 

 

 

 

 

內宮18.jpg

五十鈴川畔的蒼鬱森林間,2000多年來供奉著天照大御神,因其被奉為日本至上地位的始祖神明,伊勢神宮成為日本人一生必去參拜一次的聖地。

註:日文「一生一次 伊勢參宮」的說法由來。

 

 

 

 

 

內宮24.jpg

內宮25.jpg

參道中間的建築群是神樂殿、御饌殿和授予所合圍而成。信眾可在神樂殿內透過神樂獻納的儀式,向神明進行個人祈願;授予所有皇大神宮專有的御守。

特別的是,伊勢神宮的授予所沒有販售繪馬,也沒有御神籤可以抽;無繪馬販售,是因為皇室獻上的神馬就養在神宮的御廄中,所以不用繪馬代替。

無御神籤可抽是不希望參拜客帶有私慾,而是帶著對神明虔誠的感謝而來,所以伊勢神宮沒有御神籤可抽,官方也說,能來伊勢參宮的日子都是幸運日。

 

 

 

 

 

內宮23.jpg

內宮域內有兩間別宮,其一是神樂殿南側的風日祈宮,主祭神是級長津彥命級長戶邊命,兩者是日本神話中的風神,民間會祈求風調雨順、五穀豐收。

古代日本人認為風是「神明呼吸」的氣息,除了影響農耕作物生長,也會影響海上航行安全,為避免發生發災,各地都設有祭祀風神的神社。

風日祈宮原名「風神社」,在1274年和1281年的元日戰爭中,出現「神風」吹散元軍艦隊,致使日本免遭侵略,天皇特意下旨改名為「風日祈宮」。

註:主祭神所在的社殿稱為正宮,其他周邊的社殿稱為別宮。

 

 

 

 

 

 內宮26.jpg

依據神宮說法,豐受大御神在外宮負責天照大御神的飯食,再請天照大御神前往進食;而內宮域內其他神明的飯食,則在忌火屋殿・祓所中料理。

號稱「神様の台所」(神明的廚房)的忌火屋殿・祓所,使用「清淨之火」料理神饌,是為內宮眾神明準備食物、供品的地方。

 

 

 

 

 

內宮27.jpg

備好的神饌、供品,會先放在忌火屋殿・祓所的前庭進行淨化,接著再由神職人員運送到各別宮、神社,全程都被剛好路過的Tony目睹,實在太好運了

 

 

 

 

 

內宮28.jpg

域內東南側盡頭就是正宮所在,天照大御神就供奉在正宮裡的正殿之中,許多前來參拜的日本女性都會穿著正式和服,以表達對伊勢參宮的重視。

 

 

 

 

 

內宮29.jpg

爬上石階頂端,穿過鳥居木牆(板垣南御門),院內即民眾參拜之處,人們臉上流露著對天照大御神最純粹的感謝。

 

 

 

 

 

內宮30.jpg

伊勢神宮的神社建築風格稱為「神明造」(しんめいづくり),這是一種由高床式倉庫發展而來的建築風格,被視為反映古老信仰與農耕文化歷史的連結。

最初僅有伊勢神宮領地內的建築擁有神明造風格,被特別譽為「唯一神明造」;後來在明治政府的鼓勵下,神明造型式的建築開始擴散到日本各地。

正宮中央的正殿供奉天照大御神與其御神體八咫鏡」(日本皇權三神器之一),外人禁止進入;正殿外圍環繞著四重木牆,民眾參拜之處是在最外圍。

 

 

 

 

 

內宮31.jpg

天照大神被視為日本皇室的始祖神,伊勢神宮自古便與皇室權威緊密結合,初期只有皇室能前往參拜,直到12世紀左右才開始開放給一般民眾前往。

隨著時間推進,天照大神漸漸成為守護全日本的至高地位,各地日本人做夢都想去一趟伊勢神宮,路途遙遠的伊勢神宮成為日本人夢寐以求的神境。

 

 

 

 

 

內宮33.jpg

江戶時代(17世紀初~19世紀中),伊勢參宮蔚流行,當時人們從東京徒步前往伊勢單程就要25天,所需旅費對人民而言是一筆不小的數目。

於是民間開始出現集資前往伊勢參拜的團體,據說這是日本最早出現的旅遊團,人們絡繹不絕的前往伊勢,也帶動起一波伊勢參宮的經濟效益。

 

 

 

 

 

內宮32.jpg

遊客來到伊勢神宮,在登上正宮的階梯之前都可以攝影拍照,但登上階梯之後就禁止攝影拍照,Tony很虔誠地尊守規定,以免被天照大御神降罪啊

伊勢神宮沒有賽錢箱,因為自古除了天皇之外,禁止獻幣於神。

伊勢神宮沒有注連繩,而是以的葉子(紅淡比)來當作神界結界。

伊勢神宮沒有狛犬,因為在建造之際還沒有狛犬的概念。

伊勢神宮有招喚神明的鈴鐺,原因與沒有狛犬的理由一樣。       

再加上沒有繪馬和御神籤,以上五點就是伊勢神宮與眾不同之處。

 

 

 

 

 

內宮34.jpg

走一趟伊勢神宮,除了探索這座聖地的神秘面紗,感受神域的超能量,同時也虔心向天照大御神道謝,感謝保佑Tony繼續平安順利走訪日本各地啊

 

 

 

 

 

內宮35.jpg

正宮西側小徑,有兩座小型神明造風格特色的高腳式倉庫:

御稻御倉神宮所轄稻田所收穫的稻米,會用在祈禱五穀豐收和國家昌盛的三節祭(三個節氣的祭典)儀式中,採收一年份的稻米,全存放在御稻御倉之中。

外幣殿:原先是用來存放天皇以外其他人士所奉納的財幣,現在的功能,則做為遷宮後不需使用的神寶用品存放,或其他物品的收藏。

 

 

 

 

 

內宮36.jpg

正宮北側的別宮是荒祭宮,殿舍大小僅次於正宮,供奉天照大御神的「荒御神」,有著「內宮第一別宮」的地位。

日本宗教家認為神的靈魂由四個部份構成,分別是荒御魂(代表勇)、和御魂(代表親)、幸御魂(代表愛)和奇御魂(代表智);荒祭宮供奉的是粗暴勇猛的荒御魂。

 

 

 

 

 

內宮37.jpg

所謂「難症得下猛藥」,日本信眾一般多相信,若個人有難解的私事想解決,直接來荒祭宮天照大神的荒御魂祈願,據說效果神速且靈驗。

 

 

 

 

 

內宮38.jpg

神宮佔地超過5500公頃,大半多為俗稱「神宮林」的森林地,傳說林內的巨木具有神聖能量,許多人都會停下腳步來撫摸感受巨木中的靈氣。

 

 

 

 

 

 

內宮39.jpg

帶著感謝的心,漫步於伊勢神宮森林中的碎石子步道,Tony的心靈似乎也被洗滌了一番,顯得更加清朗寧靜了

 

 

 

 

 

內宮40.jpg

回程走到宇治橋入口處,欄杆上那顆被摸到金亮的擬寶珠,據說裡面祭奉宇治橋鎮守神的神牌,參拜者回程摸摸寶珠可以保平安。

 

 

伊勢神宮相關遊記:

 伊勢志摩神之國度(1):出發!從中部國際機場前往伊勢

伊勢志摩神之國度(2):三重.伊勢:內宮之一生一次伊勢參宮

 伊勢志摩神之國度(3):三重.伊勢:內宮前之厄除町餵豬大街

伊勢志摩神之國度(4):三重.伊勢:內宮前之御蔭橫丁尋貓

伊勢志摩神之國度(5):三重.伊勢:外宮之天照大御神用膳所&域外別宮

伊勢志摩神之國度(6):三重.「志摩之風」觀光特急訂位攻略&伊勢市駅簡介

伊勢志摩神之國度(7):三重.伊勢:二見浦之夫婦岩&群蛙護佑平安歸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東尼 的頭像
    東尼

    怪叔叔趴趴GO.東尼的旅遊人生

    東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